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台湾民营银行之一。于1965年6月16日在台湾复业,1996年4月召开股东大会,增资8. 4亿元新台币,将资本额调至60. 6亿元新台币。据 “财政部金融局” 1995年的统计数据,该行实收资本额为52. 20亿元新台币,资产总值1828. 32亿元新台币,存款余额1227. 38亿元新台币,放款余额1143. 09亿元新台币,在台湾设有33家分行。根据1996年7月 《银行家》杂志对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该行以2.16亿美元核心资本排名第866位。1996年6月底,该行总资产达1914.64亿元新台币,共有总分行37家,员工1544人。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The Shanghai Commercial & SavingsBank,LTD台湾民营银行之一。于1965年6月16日在台湾复业,1996年4月召开股东大会,增资8.4亿元新台币,将资本额调至60.6亿元新台币。据“财政部金融局”1995年的统计数据,该行实收资本额为52.20亿元新台币,资产总值1828.32亿元新台币,存款余额1227.38亿元新台币,放款余额1143.09亿元新台币,在台湾设有33家分行。根据1996年7月《银行家》杂志对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该行以2.16亿美元核心资本排名第866位。1996年6月底,该行总资产达1914.64亿元新台币,共有总分行37家,员工1544人。 ☚ 华侨商业银行 世华联合商业银行 ☛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成立于1915年4月, 由陈光甫等人发起创办。最初资本10万元, 到1936年底, 资本达500万元, 公积金达250万元。主要业务除国内押款、押汇等一般商业银行业务外, 1917年起增设国外汇兑业务, 1924年增设旅行部(后改为中国旅行社)并经营运输业务。为南四行之一。 ☚ 盐业银行 南四行 ☛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旧中国著名的商业银行之一。总行设在上海。 创立,上海银行创设于1915年6月。由庄得之、陈光甫、李馥荪、王晓责等人创办。最初资本额为10万元,实收8万余元,是一家规模很小的银行。第一届董事会推定庄得之为总董(后改称董事长)、陈光甫为总经理。业务上强调走入社会、接近工商,以服务取胜;并在经营方法上采取了许多革新措施,如推行银两、银元并用,开办小额储蓄,以一元为起储点,倡导对物信用,提倡铁路押汇,开办国外汇兑,创办旅行事业等。 经营管理 该行成立后,一直采取总经理制。由总经理陈光甫统辖全行事务。他选揽了一批精明能干、具有银行业务知识的人作为骨干,并迅速形成了一个坚强的领导层。陈光甫要求各部经理和行员一起办公,及时处理业务;每日上午柜台拥挤时,要高级职员亲自去柜台外照料,担任接待和解释工作。由于负责人深入实际,并建立了各种沟通上下情况的制度,在内部管理上参照外国银行的先进管理方法,因而收到了良好效益。基本做法是: ❶管理工作服从“对外服务,对内合作”的方针。它以“服务社会”为行训,对服务工作的管理异常严格,“轻慢顾客”即视为违背行训。银行内部强调合作配合,即于执行职务之时,不能以本部事务已经完成,即可认为竣事,必须与其他部分,联成一气。 ❷力求造成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行员专心致志地为本行工作,建造营业大楼,配置比较现代化的设备,采取机器记帐,以提高工作效率。 ❸内部管理与业务上的改革更新密切结合。认为一种事业的管理,不仅以维持现状为足,必须兼筹继续进行之策,否则二三年后即有被人起而取代之虞。 ❹实行业务公开。经常将资金运用情况,用图表张贴于会议室,供同人浏览;出版《海光月刊》,详载行务动态,供同人阅读;并通过各种行员聚餐会,总经理与行员直接交谈,沟通情况,施加影响,使该行的凝聚力大大提高。 由于经营得法和精心管理,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民族工商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在短短几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从1915年到1926年,存款从57万元增至3244万元;放款从51万元增至1919万元,分别增加55.24和36.6倍,在全国十一家主要商业银行的存放款总额中居第五位。资本额亦由最初的10万元,增为1921年的250万元。在国民政府时期,上海银行的规模和业务更有了长足进展。到30年代初,上海总行已设有储蓄、信托、外汇、证券、农业、盐业、仓库等专项业务部;并在全国重要城镇设立了100多个分支机构。全行存款总额到抗日战争前夕——1937年6月已达2亿元。在1930年至1937年6月期间,除少数年份系金城银行占先外,一直居于全体私营银行的首位。放款总额最高时为1.4亿元。汇兑及押汇业务也很发达,1934年汇款总额累计达到4.05亿元,比任何一家私营银行都多。1933年上海总行所做的埠际出口押汇共计3300余万元,约为当年上海埠际出口贸易总值的5.24%。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重心移到重庆,上海业务处于维持状态。1942年后,国民政府发行“美金节约建国储蓄券”和“同盟胜利美金公债”,该行以存款和其他可以运用的货币资本大量购存这两种债券,总数达200多万美元以上。与此同时,亦从事于商业活动,于1939年设立大业贸易公司,获得了巨额利润,其中很大一部分通过购存美金储蓄券和美金公债,又变成了美元,总数达160万美元以上。然而,在官僚资本银行的排挤和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下,业务难以进展,但在私营银行中仍居第一、二位。该行的附属企业,除大业贸易公司外,有中国旅行社、宝丰保险公司(与英商太古公司合办)、上川实业公司、中国投资公司(与渐江第一商业银行及两家美国公司合办,公司设在美国纽约)、华懋保险公司(与美国克罗伯保险公司共同投资,公司设在美国)等。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年7月实行公私合营,1952年12月参加金融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与其他行庄共同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 中国通商银行 上海银行 ☛ 000006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