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达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达德

三达德

智、仁、勇。儒家称为“天下之达德”,即最好的品德。《论语·宪问》:“仁者不优,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北宋邢昺疏:“仁者乐天知命,内省不疚,故不忧也;知(智)者明于事,故不惑;勇者折冲御侮,故不惧。”

☚ 三宝   万物之灵 ☛

三达德

儒家所推崇的三种基本美德,指仁、智、勇。语出《礼记·中庸》:“知(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朱熹集注:”谓之达德者,天下古今所同得之理也。”北宋邢昺疏:“仁者乐天知命,内省不疚,故不忧也;知者明于事,故不惑;勇者折冲御侮,故不俱。”(《论语注疏》)三达德被后世儒家一再强调。在近现代史上亦产生一定影响。

三达德

三达德Sandade

儒家认为普遍的能通行天下的三种德性,即智、仁、勇。《论语·宪问》:“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儒家认为,智、仁、勇三者互相联系,以仁为根本,智是知仁,勇是行仁。仁指爱人,克己复礼。仁人唯义之为行,不去追逐外物,不计较名利得失,无所反悔,因此不忧虑。知指智慧、知识。知者能懂万物之理,人伦之序,所以不惑。勇指问心无愧,万敌当前,敢于勇往直前的果敢精神。有勇之人心胸坦荡,纯洁爽直,所以不畏惧。智、仁、勇是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君子的重要品德。《中庸》上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认为必须好学、力行和知耻,然后才能获得这三种道德品质。

☚ 修齐治平   内圣外王 ☛

三达德

即“智仁勇”,三种通达天下的美德。《礼记·中庸》:“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