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论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论宗佛教宗派名。崇尚印度中观学派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论,因得名。后秦鸠摩罗什译《三论》后,师徒相传。隋吉藏为集大成者,形成大宗。自称大乘菩萨藏,教义上提倡真俗二谛和“八不”中道之说。 三论宗 三论宗中国汉地佛教中的主要宗派之一。由于以印度大乘密宗著名学者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等为依据,所以称为三论宗。此宗的中国学统始于*龟兹高僧*鸠摩罗什。公元401年,他由姑臧入长安,后秦请他主持译事。当时各地义学僧人慕名汇集长安,以罗什为核心,形成一个庞大的译场。13年间,罗什与弟子*僧肇等翻译大小乘经、律、论39部,313卷。“三论”即是其中的主要译作。其门下高材甚众,且都弘扬三论,而长安僧肇一系始终保持纯正学说。僧肇的《物不迁论》、《不真空论》和《般若无知论》阐发诸法缘生性空之理,而确立了三论宗义。所以被称为“玄宗之祖”,并常以什、肇并称。什、肇之学原在北方流行,后得南朝齐、梁时名僧僧朗的传播,乃流入南方。僧朗门下,最有成就的是僧佺。其弟子相承,弘扬三论,至隋代*吉藏,完成《三论玄义》和《中论疏》、《百论疏》、《十二门论疏》的写作,标志着三论宗的正式建立。吉藏门下,以*慧远为特出,入唐后即分座讲授,代师统众,声动京国。吉藏的另一弟子高丽慧灌,后传三论宗于日本。吉藏三论之学流行不久,即因天台、慈恩宗的相继盛行而渐次衰歇。 ☚ 俱舍学派 慈恩宗 ☛ 三论宗 三论宗中国汉地佛教中的主要宗派之一。由于以印度大乘密宗著名学者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等为依据,所以称为三论宗。此宗的中国学统始于*龟兹高僧*鸠摩罗什。公元401年,他由姑臧入长安,后秦请他主持译事。当时各地义学僧人慕名汇集长安,以罗什为核心,形成一个庞大的译场。13年间,罗什与弟子*僧肇等翻译大小乘经、律、论39部,313卷。“三论”即是其中的主要译作。其门下高材甚众,且都弘扬三论,而长安僧肇一系始终保持纯正学说。僧肇的《物不迁论》、《不真空论》和《般若无知论》阐发诸法缘生性空之理,而确立了三论宗义。所以被称为“玄宗之祖”,并常以什、肇并称。什、肇之学原在北方流行,后得南朝齐、梁时名僧僧朗的传播,乃流入南方。僧朗门下,最有成就的是僧佺。其弟子相承,弘扬三论,至隋代*吉藏,完成《三论玄义》和《中论疏》、《百论疏》、《十二门论疏》的写作,标志着三论宗的正式建立。吉藏门下,以*慧远为特出,入唐后即分座讲授,代师统众,声动京国。吉藏的另一弟子高丽慧灌,后传三论宗于日本。吉藏三论之学流行不久,即因天台、慈恩宗的相继盛行而渐次衰歇。 ☚ 俱舍学派 慈恩宗 ☛ 三论宗中国佛教宗派。主要研习龙树《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百论》,故名。因着重阐扬诸法性空教义,又称“法性宗”。实际开创者为隋代吉藏。认为世界万物皆由因缘和合而成(“缘起”),离此即无事物独立之实体(“性空”)。一切事物都是“缘起”和“性空”的统一,故提出“真俗二谛”说和“八不中道”说。因缘和合所生事物虚幻不实,是为“真谛”。但在世人看来它是真实的存在,是为“俗谛”。真、俗二谛又是“二而不二”,不可偏废。正确认识世界的真实面貌(“实相”)应取“中道”观,即将二谛联系起来,观察到万物“虽空而宛然假,虽假而宛然空”。“中道”可用“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这“八不”加以说明,名“八不中道”。该宗入唐后即迅速衰微。7世纪时朝鲜僧人慧灌将此宗传入日本。 三论宗 三论宗中国佛教宗派。实际创立者是隋代僧人吉藏。因依据龙树《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百论》等三部论书立宗,故得名。又因着重强调“诸法性空”,亦称“法性宗”。三部论都是鸠摩罗什在后秦弘始年间 (339-415) 译出,门人僧肇等弘传讲说,开创立宗端绪,又经僧朗、僧诠、法朗等几代,至隋代吉藏集前人三论义学体系之大成,建成此一宗派。吉藏著有《三论玄义》、《大乘玄论》、《法华玄论》、《法华义疏》、《中论疏》、《二谛义》等。除吉藏外,当时传习三论的学者不少,因此三论学说在初唐甚为兴盛。其后法相、华严、禅宗等宗派相继流行,三论宗遂趋衰落,但中唐时尚有人传布。会昌禁佛时该宗典籍被大量损毁,到清末方有杨文会居士从日本取回失传的章疏著作,今人可据此窥见该宗全貌。三论宗以“二藏三轮”判教,以诸法性空的中道实相论作为中心理论,为阐明这种理论,提出真俗二谛和八不中道等教义。该宗称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是被客尘烦恼所蔽,所以流转生死,只要彻悟诸法毕竟空寂,拂除客尘,本有的佛性即自然显现,其中利根众生可顿得佛慧,钝根众生历劫积修,经五十一位次也可达到佛果妙觉。625年,朝鲜僧人慧灌传三论宗于日本,其弟子日本僧人智藏、智藏弟子道慈又到中国研习三论,回国后继续传布,成为奈良时代广为流行的“南都六宗”之一。 ☚ 三世佛 三法印 ☛ 三论宗 三论宗以研习龙树《中论》、《十二门论》、提婆《百论》 而得名。它的传承关系,是罗什——僧肇——僧朗——僧诠——法朗——吉藏六代相传,由吉藏完成其理论体系。其中心理论为性空缘起论。意即一切事物皆是主要条件和附属条件 (因缘) 和合而生起的,因而是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的,即性空的、无所得的,但为引导众生而用假名而说有,所以不离性空,而缘生的一切现象历然可见,虽有假名仍是无得,才是一切事物的真实本相,即中道实相论。三论宗在湖南只有微弱的影响。隋唐之前或隋唐之际有会觉、玄畅,唐和五代有僧哲,至民国时期,居士张化声 (1880—?) 以研究三论著名,有著作行世。 ☚ 密宗 律宗 ☛ 三论宗the School of the Three Sastras(/Treatises) 三论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此宗学说以《中观论》、 《百论》、 《十二门论》三部论为依据,因此称为三论宗。由于此宗讲法性,因此又称法性宗。三论是十六国时期由鸠摩罗什翻译的,又由他的门人僧肇、僧睿、道融等传命,至隋代遂由吉藏正式创宗。此宗的教义是以真俗二谛为中心,以彻悟诸法性空的中道实相为目的,所谓二谛是佛教中所指相对的两种实在的认识,其中真谛即圣智所见真实之理性,俗谛即世俗凡人所见的世间事物。至唐代,天台宗、慈恩宗盛行之后,三论宗便渐次衰微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