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物备急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 方。又名备急丸。大黄、干姜、巴豆 (去皮心,炒,研为脂) 各一两。先捣大黄、干姜为末,另研巴豆,再研匀,炼蜜为丸,豆大,每服三至四丸,温水或酒送下; 如不差,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愈; 若口噤,须启齿灌服。功能攻逐寒积。治心腹诸卒暴百病,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等症; 近代也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属寒实型者。方以巴豆辛热峻下,开通闭塞,为君药; 干姜温中,并助巴豆以祛寒,为臣药; 大黄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并能监制巴豆辛热之毒,为佐使。三药配合,力猛效捷,故病情不急,一般不用。 三物备急丸 《金匮要略》卷下【组方药物】 大黄30克 干姜30克 巴豆30克(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三物备急丸sān wù bèi jí wán方剂名。《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大黄。 三物备急丸sānwùbèijíwán《金匮要略》方。大黄、干姜、巴豆霜各一两。蜜丸, 黄豆大, 每服三四丸。功能攻逐冷积。治胸腹胀痛, 便秘不通, 甚则气急, 口噤, 暴厥,无热象, 无虚象者。也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之属寒实证者。 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丸本方出自《金匮要略·杂疗方第二十三》。方由大黄一两,巴豆(去皮心,熬,外研如脂)一两,干姜一两组成。上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合用为散,蜜和丸亦佳,密器中贮存,用时以暖水、苦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起头,灌令下咽,须臾当愈;如未愈,更与三丸,当腹中呜,即吐下便愈;若口噤,亦须折齿灌服。功能攻逐冷积。主治寒凝积滞,卒然心腹胀痛,痛如锥刺,气急口噤,甚至暴厥,不省人事,大便秘结,肢冷脉伏者。本方所治证属寒邪与积滞阻积于肠道。治宜攻积逐寒。方用巴豆辛热峻下为君药,开通闭塞;干姜辛热为臣药,温中暖脾;大黄苦泄通降为佐使药,一以制巴豆辛热之毒,一以协巴豆之下,通结而行腑气,况有巴豆、干姜之辛热,则大黄之苦寒大减。三药为伍则有温中祛寒,开结泄浊,通便止痛之用。故可治疗冷积。现临床上亦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食物中毒等疾患而见上述症状者。对于实热积滞及虚寒性便秘等疾病,均不宜用。 ☚ 大黄牡丹汤 大陷胸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