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枇杷
安徽著名特产。因产于歙县的漳潭、绵潭、瀹潭而得名。“三潭”地区枇杷栽培历史悠久,宋淳熙二年(1175)《新安志·木果篇》中就有枇杷的记载,距今已800多年。“三潭”位于新安江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十分适宜枇杷生长,是全国四大枇杷产地之一。所产枇杷正值初夏水果淡季登市,又因果肉柔软多汁,甜酸适度,风味优异,备受欢迎。
1949年,“三潭枇杷”仅剩3000多亩,年产量约1500吨,经过40多年的恢复发展,现已有种植面积1.2万多亩,年产量达6000多吨。为发展良种,1987年至1989年国家累计投资130万元,在三潭建立全国唯一的枇杷繁殖基地,进行抗寒、丰产良种的选育工作。
“三潭枇杷”现有20多个品种,以“大红袍”、“光荣”品种量多质优,栽培面积占三分之一以上。枇杷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和糖、钙、磷、铁等成份,果、叶煎制的枇杷膏为传统的化痰止咳良药,具有清肺、止咳、润喉和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