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乳母鳥”、“鬼鳥”、“天帝少女”、“夜行遊女”、“鉤星”、“隱飛”、“女鳥”、“夜飛遊女”、“無辜鸟”、“譩譆”。傳說中怪鳥名。夜飛晝隱,衣毛爲鳥,脱毛爲女,胸前有乳,喜取人子養爲己子。《天中記》卷五十九引《本草》:“姑獲能收人魂氣,今人一云乳母鳥,言産婦死變化作之。能取人之子以爲己子,胸前有兩乳,有小子之家則血點其衣以爲志,今時人小兒衣不欲夜露者,爲此也。時人亦名鬼鳥。”《玄中記》:“姑獲鳥夜飛書藏,蓋鬼神類。衣毛爲飛鳥,脱毛爲女人。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遊女,一名鉤星,一名隱飛。鳥無子,喜取人子養之以爲子。今時小兒之衣不欲夜露者,爲此物愛以血點其衣爲志,即取小兒也。故世人名爲鬼鳥,荆州爲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富水]西北流逕陽新縣,故豫章之屬縣矣。地多女鳥,《玄中記》曰:陽新男子於水次得之,遂與共居,生二女,悉衣羽而去。豫章閒養兒,不露其衣,言是鳥落塵於兒女,中則令兒病,故亦謂之夜飛遊女矣。”南朝梁·宗懔《荆楚歲時記》:“正月夜多鬼鳥度,家家槌牀打户,捩狗耳,滅燈燭以禳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羽篇》作‘天帝女”、“鉤星”,所記與《本草》、《玄中記》略同。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三·姑獲鳥》[釋名]:“乳母鳥(《玄中記》)、夜行遊女(同)、天帝少女(同)、無辜鳥(同)、隱飛(《玄中記》)、鬼鳥(《拾遺》)、譩譆(杜預《左傳》注)、鉤星(《歲時記》)。時珍曰:昔人言此鳥産婦所化,陰慝爲妖,故有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