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洲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洲歌

三洲歌

南朝乐府民歌篇名。属《清商曲辞·西曲歌》,见《乐府诗集》卷四八。《旧唐书·音乐志》曰:“《三洲》,商人歌也。”《古今乐录》曰:“《三洲歌》者,商客数游巴陵三江口往还,因共作此歌。其旧辞云:‘啼将别共来’。梁天监十一年,武帝于乐寿殿道义竟留十大德法师设乐,敕人人有问,引经奉答。次问法云:‘闻法师善解音律,此歌何如?’法云奉答:‘天乐绝妙,非肤浅所闻。愚谓古辞过质,未审可改以不?’敕云:‘如法师语音。’法云曰:‘应欢会而有别离,啼将别可改为欢将乐,故歌。’歌和云:‘三洲断江口,水从窈窕河傍流。欢将乐,共来长相思。’旧舞十六人,梁八人。”《乐府诗集》所收《三洲歌》共三首,内容系写男女之间的缠绵感情,以女子的口吻写出愿意终生厮守,永不分离的美好愿望。如第二首为:“风流不暂停,三山隐行舟。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

☚ 襄阳乐   采桑度 ☛

三洲歌

 

[南朝]民歌


 送欢板桥弯,相待三山头。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风流不暂停,三山隐行舟。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

 《三洲歌》在《乐府诗集》中属《清商曲辞·西曲歌》,共三首,此其第一、二首。
 《旧唐书·音乐志》说:“《三洲》,商人歌也。” 《古今乐录》说: “《三洲歌》者,商客数游巴陵三江口往还,因共作此歌。”巴陵,即今湖南省的岳阳县,三江口,在今湖北省的黄冈县附近。这说明此类歌是当时京城建康(今南京市,南朝六朝的京城皆在此)的商客在往还于巴陵、三江口这些商业发达的都市间所作的情歌。
 根据《旧唐书·音乐志》和《古今乐录》的说法,以及从诗的口气和诗中所提到的地名看,此二首诗当为建康商客俏拟身在建康的妻子、情人的口气而作的女子之歌。它表现了商女“送欢”、“待欢”、“愿随欢游”的情景和心愿。第一首的第一句首先点明商女送欢的地点是板桥弯,即板桥。根据南宋景定年间的《建康志》记载: “板桥,在城南三十里。”从建康城一直送到离城三十里的板桥弯,足见其情深意厚、恋恋不舍的情景:同时也曲折地表现出了商女重别离、怕别离的心情。这种心情是“商人重利轻别离” (白居易《琵琶行》)所造成的。第二句转而点明商女等待情人归来的地点是三山头,意即三山的山头。三山,系山名,在建康西南,长江南岸,上有三峰。登高可以望远,登上三山的山头眺望、等待自己的情人归来,足见其思念之深,盼望之切;同时也曲折地表现出了商女平日孤寂之痛和思念之苦。这两句不仅点明了“送别”和“相待”的地点,而且犹如粗笔浓彩勾勒出了“送别”和“望夫”的两幅朦胧𩂥的水彩、泼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意蕴丰赡,促人遐想。“送欢板桥弯,相待三山头”这种一会儿东,一会儿西的写法,是民歌中常用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法,其表达效果很强,并非全是写实。在民歌的作者们看来,为了充分表情达意,而又能使语言产生灵活多变之美,诗歌中的叙述、描写可以突破眼前的实情实景。这种表现手法,在《诗经》的国风中常常见到。如《魏风·陟岵》篇写一位征人思念家乡,登高远望家人时,就用了这种手法。全诗共三段,每段开头都是说登上山头看到家人的情景,但却分别说成: “陟彼岵(hu户)兮,瞻望父兮……;陟彼屺(qi起)兮,瞻望母兮……;陟彼冈兮,瞻望兄兮……。”这种一会儿登上长有青草、树木的山头看到了父亲,一会登上不长青草、树木的山头看到了母亲,一会登上山冈看到了兄长的手法也是为了表现强烈的思乡之情,并不是写实。第三句是写商女眼睁睁地看着商船渐渐远去, 自己相送的情人越走越远的情景。一个“遥”字,充分表现出了商女久久停立,不忍回还,一直目送情人的船只走得很远很远。 “千幅帆”反映了当时商业的发达、商船众多的情景。第四句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商女们明知自己的情人是要去寻花问柳,但却无可奈何的心情。“逐风流”表面是指商船随着自然的风吹河流而去,实际是指商客们追逐风流韵事而去。在封建社会里,中国妇女深受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的毒害,其命运是极其可悲的。她们的唯一希望就是能够得到丈夫的护爱,生儿育女,安身立命。如果失去丈夫的爱,被丈夫抛弃,那她们将会感到是失去了一切。她们最担心自己的丈夫到外边寻花问柳,另有所爱。因此,当她们给丈夫送别时,看到船随风吹水流而去,从“风”和“流”二字,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的丈夫到外地免不了要追逐风流韵事来。这是她们最为担心的事,但是却无可奈何。
 第二首的第一句采用顶真的修辞手法,紧承上首结尾“逐风流”三字,指出自己的丈夫在外边追逐风流韵事,什么时候也没有停止过。所以第二句指出:我在三山头等他一直等到三山把所有商船都隐去,也没见他归来。这说明这些随处寻欢作乐的商客,早把还家看望自己的妻子忘到了脑后。因此,在诗的三、四句,这些可怜的商女们大胆地唱出: “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愿作比目鱼”这一比喻,鲜明、强烈地表现了她们不满于闺房的禁锢,不满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要求人身解放的愿望。但是在黑暗的封建社会,妇女们的这种愿望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即使有少数人能够随丈夫一起到外地经商,周游四方,那也只能作为丈夫的附庸和玩物而已,其独立人格、平等地位是根本谈不上的。妇女们的独立人格和平等地位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后才被提出,而在无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斗争中才得以逐步实现。
 总之,这两首诗通过对商女们“送别”、“待归”、“愿随游”的咏唱,充分表现了商女们的别情离思和愿与情人结伴同游的愿望。读之,使人不禁产生同情和怜悯。
 这两首诗,无论从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风格特点看,都珠连璧合、浑然一体。把它们分作两首倒不如看作一首歌中的两段乐章为好。两诗格调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明快,音韵和谐、响亮,形式整齐、严谨,对后来隋唐时代发展起来的绝句、律诗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洲歌》鉴赏、赏析和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三洲歌》

其一

送欢板桥湾,相待三山头。

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

其二

风流不暂停,三山隐行舟。

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西曲歌》

晋元帝渡江后,即位建业。当时南迁之民为解决生计问题,不少人投入商业活动。南朝时期,建业、江陵等沿江城市商业一度极为繁荣。据《南齐书·良政传·序》记载:“永明(齐武帝年号)之世,十许年中,百姓无鸡鸣犬吠之惊。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妆。桃花绿水之间,秋日春风之下,盖以百数。”商人给城市带来繁荣的同时,也改变了社会风气。商人追逐风情一时成为时尚,这其间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商人思妇之辞。其中尤以“西曲”为烈。

“西曲”产生于商业繁荣的长江、汉水沿岸一带。反映的生活面较“吴歌”稍广。由于地区差别与歌者的身份不同,两者内容上亦有差别。它多写水上船边旅客商妇的离别的愁苦,与“吴声”的家庭风味在情调上有明显的差异。这两首《三洲歌》就是写商人和情人分别之事的。《古今乐录》说:“《三洲歌》者,商客数游巴陵,三江口往还,因共作此歌。”《唐书·乐志》也说:“《三洲》商人歌也。”

第一首写女子送别作为商人的恋者,希望他能一帆风顺平安归来。

“送欢板桥湾”,首句开门见山,点明送别和送别的地点。“板桥湾”,可能就是《水经·江水注》中的板桥浦,离下句提到的“三山”很近。接着,作者不是继续写别时的情景,而是忽然将笔锋宕开,描绘女子等候恋人平安归来的景象。 “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登上三山,即可望见湾口和江面。 “相待三山头”,寥寥五字就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女子想象中的怀人盼归图:江边岸上,一位女子伫立山头,翘首凝望,等待着恋人回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心中不断地交织着希望和失望。女主人公在送别之时就设想以后痛苦的盼归情形,更显出她当时和恋人的恋恋不舍,并从中透出几分不安和担心。

三、四两句“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写女子又回到送别的现实情景中来。她送走恋人后,仍不愿马上离去,而是满怀深情地极目眺望,但见茫茫江天之际有千帆竞发,心想渐渐远去的恋人所乘之舟或许就在其间,正一齐乘风破浪向前行驶呢。“风流”一词在这里是双关语,既指江风和流水,又含“风流乐事”的“风流”意。所以第四句表面上是写恋人的行舟乘风逐浪,实际暗示恋人可能会去追逐风流之事。商人重利,为了经营而辗转各地,所去之处或者也会出现“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襄阳乐》)的情况,因此女子担心恋人“逐风流”是很自然的事,而这也正表明女主人公对恋人的一往情深。这两句既描绘了如画的江景,又刻划了女子送别时的复杂心态,交待了她恋恋不舍中夹杂的不安、担心之所在,显示出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的特点。

第二首紧承第一首而写,表达女主人公要和恋人永远相爱,誓不分离的美好愿望。

“风流不暂停,三山隐行舟。”恋人所乘行舟,乘风逐浪,越行越远。此时女子肝肠断绝,痛苦不堪,她多么希望江风和流水能停留一下,行舟不再前进,让自己再多看一眼恋人的身影。可是江风流水无情,仍然驾着船只奔腾而去。行舟渐渐被三山所隐没,从视线中消失了。 “不暂停”三字写出了女主人公难舍难分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而“风流”一语仍包含着风流之事的意思,所以这两句在眷恋中依旧夹杂着不安的成分。如何在这苦苦煎熬中解脱出来?接着女子忽发奇想:

“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比目鱼”,是鲽形目鱼类的总称,相传须二鱼相并而行。女主人公愿意化作比目鱼,纵然天涯海角,也要随恋人而游,这样既可解脱别离之苦,又可免去不安之虑。这两句和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中的“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女主人公永不分离的美好愿望和对爱情的执着态度。

这两首《三洲歌》所写的男女之间的爱情,与《吴声歌曲》一样炽热浓烈,但所刻划的女子依恋中交织着不安的复杂心态,又是《西曲歌》中商人思妇题材所特有的。艺术上,它们想象丰富,比喻贴切,双关语的运用使得表情达意更加委婉隽永。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