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sān dòng道教经典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分的合称。顾况《步虚词》:回步游三洞,清心礼七真。 三洞 三洞道教名词。“洞”义是“通”,三洞指洞真、洞玄、洞神,三部义理深邃而又贯通。“三洞”又分三乘,洞真为上乘,洞玄为中乘,洞神为下乘,总括道教诸门类。北周无名氏《金章太空章》:“招真究三洞,慧诵朗自清”。 ☚ 三时 三徒 ☛ 三洞sān dòng神仙的居所。顾况《步虚词》:“回步游三洞,清心礼七真。” 三洞(一) 道家经典拟佛家经典三藏为三洞,为洞真、洞玄、洞神之部。《云芨七签》六引 《道门大论》:“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曰三洞。”南朝梁简文帝《梁简文集》一《吴郡石像碑》:又有受持黄老,好尚神仙,职在三洞,身带八景,更竭丹款,复共奉迎。”《全唐诗》三二六权德舆《晚秋陪崔阁老斐然酬和有愧芜音》:“银钩三洞字,瑶笥六铢衣。” (二) 指道家名山洞府。《全唐诗》 二六六顾况 《步虚词》:“迥步游三洞,清心礼七真。”又五四八薛逢《题上皇观》:“云驻寿宫三洞启,日回仙仗六龙归。”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道教部 > 圖籙法器 > 三洞 三洞 sāndòng 道教諸經中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即洞真部(指上清經)、洞玄部(指靈寳經)、洞神部(指三皇經),合稱三洞。南朝·梁簡文帝《吳郡石像銘》:“又有受持黄老,好尚神仙,職在三洞,身帶八景,更竭丹款,復共奉迎。”《雲笈七籤》卷三:“第一洞真爲大乘,第二洞玄爲中乘,第三洞神爲小乘。”又卷六:“故洞言通也。三洞上下,玄義相通。洞真者,靈秘不雜,故得名真;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滯,故得名玄;洞神者,召制鬼神,其功不測,故得名神。此三法,皆能通凡入聖,同契大神,故得名洞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