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條三條筆直的道路。條,直。《周禮·冬官·匠人》:“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後漢書》班固《西都賦》:“披三條之廣路,立十二之通門。”注:“《周禮》國方九里,旁三門,每門爲大路,故曰三條。”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山部 > 名山 > 三條 三條 sāntiào 北條山、中條山、南條山的合稱。始于漢代,沿用至今。《書·禹貢》“導岍及岐,至于荆山”唐·孔穎達疏:“舊説以爲三條。《地理志》云:《禹貢》北條荆山,在馮翊懷德縣南,南條荆山在南郡臨沮縣東北。是舊有三條之説也。故馬融、王肅皆爲三條。導岍北條,西傾中條,嶓冢南條。”唐·皎然《送沈居士還太原》詩:“浪花飄一葉,峰色向三條。”清·譚嗣同《隴山》詩:“三條飛舞趨大海,山筋水脈交相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