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曹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曹诗

三曹诗

魏文帝: 其源出于李陵,颇有仲宣之体。则所计百许篇,率皆鄙质如偶语。惟“西北有浮云”十余首, 殊美赡可玩,始见其工矣。不然,何以铨衡群彦, 对扬厥弟者耶?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人民文学出版社陈延杰注本


魏文帝其源出于李陵,颇有仲宣之体则。新歌百许篇,率皆鄙直如偶语。惟“西北有浮云”十余首殊美,体赡可观,始见其功矣。 不然, 亦何以铨衡群英,对扬厥弟之美。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三《建安》


魏陈思王植: 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余晖以自烛。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 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人民文学出版社陈延杰注本


魏文之才,洋洋清绮, 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㑺,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迭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 思王以势窘益价, 未为笃论也。


《文心雕龙》卷十《才略》人民文学出版社范文澜注本


魏武《短歌行》二篇, 其一“对酒当歌“末四语,含寄已自不浅。其一亦四言,首言西伯, 次齐桓,又次言晋文,则终篇皆挟天子令诸侯,三分天下之意, 而犹以尊王攘寇、臣节不坠为盛德。噫,孟德之心, 不待分香卖履而后见矣。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四言句法高古者, 已经前人采摭。 自余精工奇丽,代有名篇, 虽非本色, 不可尽废,漫尔笔之:……魏武:“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文帝:“丹霞蔽日,采虹垂天。山谷潺潺,叶落翩翩。”“上山采薇,薄暮苦饥。溪谷多风,霜露沾衣。”“芙蓉含芳,菡萏垂荣。朝采其实,夕珮其英。”东阿:“昔我初迁,朱华未稀。今我旋止,素雪云飞。”“月落参横,北斗阑干。亲交在门,饥不及餐。”“子好芳草,岂忘尔贻。荣华将茂,秋霜瘁之。”……
右诸语,或类古诗, 或类乐府, 或近文词, 较之雅、颂则远,皆四言变体之工者。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魏武“对酒当歌”,子建“来日大难”,已乖四言面目, 然汉人乐府本色尚存。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自惜袖短,内手知寒。亲交在门,饥不及餐”之类。至嗣宗、叔夜,一变而华赡精工,终篇词人语矣。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三曹、魏武太质,子桓乐府《杂诗》十余篇佳,余皆非陈思比。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思王《野田黄雀行》,坦之云:“词气纵逸,渐远汉人。”昌谷亦云:“锥处囊中,锋颖太露。”二君皆自卓识,然此诗实仿“翩翩堂前燕”,非《十九首》调也。第汉诗如炉冶铸成,浑融无迹。魏诗虽极步骤,不免巧匠雕鐫耳。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子建《名都》、《白马》、《美女》诸篇,辞极赡丽。然句颇尚工,语多致饰,视东、西京乐府,天然古质, 殊自不同。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子建诗其源出于国风,骨气高奇,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备文质,粲然溢古,卓尔不群。嗟呼!陈思王之于文章也,譬如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鈆吮墨之士、宜乎拘篇章而景慕,仰余辉以自烛。故孔氏之门如用诗, 则公干升堂, 思王入室,景阳、潘、陆, 自可坐于廊庑间矣。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三《建安》


子建《杂诗》,全法《十九首》意象,规模酷肖, 而奇惊绝到弗如。《送应氏》、《赠王粲》等篇,全法苏、李,词藻气骨有余, 而清和婉顺不足。然东、西京后,惟斯人得其具体。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魏文《杂诗》“漫漫秋夜长”,独可与属国並驱,然去少卿尚一线也。乐府虽酷是本色,时有俚语, 不若子建纯用己调。盖汉人语似俚非俚, 此最难体忍处。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卮言》谓子建誉冠千古,实逊父兄,论乐府也,读者不可偏泥。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𫛫篇》,太冲《咏史》所自出也;《远游篇》,景纯《游仙》所自出也。“南国有佳人”等篇,嗣宗诸作之祖;“公子敬爱客”等篇,士衡群制之宗。诸子皆六朝巨擘,无能出其范围,陈思所以独擅八斗也。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魏文“朝与佳人期,日久殊未来”,康乐“圆景早已满,佳人犹未适”,文通“日暮碧云合, 佳人殊未来”,愈衍愈工,然魏、宋、梁体自别。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陈王古诗独擅,然诸体各有师承。惟陶之五言,开千古平淡之宗。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王元美云:“曹公莽莽,古直悲凉。子桓小藻,自是乐府本色。子建天才流丽, 虽誉冠千古, 而实逊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词太华。”愚按:元美尝谓子桓之《杂诗》二首、子建之《杂诗》六首,可入《十九首》;而此谓“子建才太高、词太华, 而实逊父兄”,胡元瑞谓论乐府也。然子建乐府五言,较汉人虽多失体,详论于后。实足冠冕一代。若孟德《薤露》、《篙里》, 是过于质野;子桓“西山”“彭祖”“朝日”“朝游”四篇,虽若合作,然《杂诗》而外, 去弟实远。谓子建实逊父兄, 岂为定论!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卷四人民文学出版社杜维沫校点本


建立门庭, 自建安始。曹子建铺排整饰,立阶级以赚人升堂,用此致诸趋赴之客, 容易成名,伸纸挥毫,雷同一律。子桓精思逸韵, 以绝人攀跻,故人不乐从,反为所掩。子建以是压倒阿兄,夺其名誉。实则子桓天才骏发,岂子建所能压倒耶?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诗话》本


古人山水之作,莫如康乐、宣城,盛唐王、孟、李、杜及王昌令、刘眘虚、常建、卢象、陶翰、韦应物诸公,搜抉灵奥,可谓至矣。然总不如曹操“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二语,此老殆不易及。


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卷一人民文学出版社本


严谓建安以前,气象浑沦,难以句摘,此但可论汉古诗。若“高台多悲风”,“明月照高楼”,“思君如流水”,皆建安语也。子建、子桓工语甚多, 如“丹霞夹明月, 华星出云间”、“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之类,句法字法,稍稍透露。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魏武《度关山》、《对酒》等篇,古质莽苍,然比之汉人《东》、《西门行》,音律稍艰,韵度微乏,其体大类《雁门太守行》。《气出唱》三首类《董逃》,《秋胡行》二首类《满歌》。《董逃》或作魏武,《满歌》亦魏武辞, 未可知,大概气骨峻绝。惟《陌上桑》类陈思, 且张永《伎录》不载,恐非其作。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子建天才绝出, 乃七言独少大篇。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东汉之末,猥杂甚矣。魏武雄才崛起,无论用兵, 即其诗豪迈纵横,笼罩一世, 岂非衰运人物!


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子桓“去去勿复陈,客子常畏人”等句,诗流率短其才,然此实汉人语也。他如《黎阳》、《於谯》、《孟津》、《广陵》、《玄武》诸作,句格纵横,节奏缜密,殊有人主气象。高古不如魏武,宏赡不及陈思,而斟酌二者,政得其中,过仲宣、公干远甚。惜昭明皆置不录。


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谢灵运高自位置,而推曹植之才独得八斗,殊不可解。植诗独《美女篇》可为汉、魏压卷,《箜篌引》次之,余者语意俱平,无警绝处。《美女篇》意致幽眇,含蓄隽永,音节韵度,皆有天然姿态, 层层摇曳而出, 使人不可仿佛端倪, 固是空千古绝作。


清·叶燮《原诗》卷四外篇下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诗话》本


苏、李以后,陈思继起,父兄多才,渠尤独步。使才而不矜才, 用博而不逞博;邺下诸子,文翰鳞集,未许执金鼓而抗颜行也。故应为一大宗。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诗话》本


陈思极工起调,如“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如“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如“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皆高唱也。后谢玄晖“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极苍苍莽莽之致。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诗话》本


曹孟德如宛马骋健,扬沙朔风。


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诗话续编》本


子建嵯峨跌宕, 思挟气生,如高山出云, 大海扬波, 虽极惊奇, 不轻露其变态也。


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


《却东西门行》,奇骨骏气,跌宕流转, 此曹公五言绝唱也。子建独得其妙, 而更见神诣,遂夐千载。昭明录《苦寒》而遗此篇, 良所未解。


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诗话续编》本


子桓《临高台》、《钓竿》、《十五》、《陌上桑》,俱有阿瞒骨气;至《燕歌》、《善哉》诸篇,深秀婉约,便是子桓别开阡陌。


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诗话续编》本


陈思王《吁嗟篇》,咏飞蓬也。《选诗拾遗》直作《飞蓬篇》。其首句点明“蓬”字,三四虚点“飞”字;下接“无休间”,入“东西”、“南北”,从横处说;“云间”、“沉泉”,从直处说; 当东反西,忽亡复存, 从不定处说;“八泽”、“五山”,从广远处说。无一闲字,无一闲句,章法次序,一丝不乱,真《三百篇》之遗也。又妙在“回风”、“惊飚”二句, 不然方东西南北横行,何以上下也?已沉泉已, 何由忽东西存亡也?不乃脱支节乎?“无恒处”缴“无休闲”,“根荄连”缴“本根逝”,周旋回互, 其妙如此。若读此诗而犹不解作诗之法, 所谓举一隅不能反三隅者, 不足与言诗已。今人作诗不点题,一病也;转递不相关切,二病也;语无次第,骈拇枝指,凑泊取足,三病也。纵有一二佳句,犹人五体不备,一官虽成,何取乎?故当急以此药之。


清·庞垲《诗义固说》上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诗话续编》本


曹子建(植)诗如年少美遨,磊圤中潜。


清·牟愿相《小澥草堂杂论诗》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诗话续编》本


魏武乐府质而古, 去西京不远。子桓婉而文,似兆晋、宋之风。思王宏中肆外,质有其文,真古诗耳。此三曹之辨也。


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诗话续编》本


陈思之制,怀文抱质,都可人意,故名过乃父。然诵及“月明星稀”之作,“老骥伏枥”之歌, 不禁击壶之叹。


清·阙名《静居绪言》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诗话续编》本


陈思王《箜篌引》“置酒高殿上”云云,一路说得极其繁华,忽接“惊风飘白日”数语,顿成“华屋”、“山丘”之感,而用笔之跌宕排奡,遂开千古法门。


清·延君寿《老生常谈》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诗话续编》本


《赠白马王彪》第六首,全以议论行其郁律之气,达以挺拔之笔, 后人乃以著议论,便落宋人门径, 此则魏人诗也。章法用蝉联而下, 后人亦间有效之者, 其实其迹也, 可以不必。


清·延君寿《老生常谈》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诗话续编》本


《赠王粲诗》中间云:“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平平序说,陡然用此四句振起,令读者神耸气旺; 不如此则不雄横,便塌下去矣。作慰之之辞,卻撇开羲和,转出重阴受泽来,可谓新刻之至。


清·延君寿《老生常谈》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诗话续编》本


《当墙欲高行》云:“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愦愦俗间, 不辨伪真。愿欲披心自说陈,君门以九重, 道远河无津。”起二句七字一意,第三句六字,“愿欲”句仍用七字,其错综之妙,历落之致,实为太白先声。


清·延君寿《老生常谈》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诗话续编》本


《苦寒行》不过从军之作, 而取境阔远,写景叙情,苍凉悲壮,用笔沈郁顿挫, 比之《小雅》, 更促数噍杀。后来杜公往往学之。大约武帝诗沈郁直朴,气真而逐层顿断, 不一顺平放,时时提笔换气换势;寻其意,无不明白;玩其笔势文法,凝重屈蟠,诵之令人意满。后惟杜公有之。可谓千古诗人第一之祖。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人民文学出版社汪绍楹校点本


魏武帝《薤露》: 此用乐府题,叙汉末时事。……此诗浩气奋迈,古直悲凉,音节词旨,雄姿真朴。一起雄直高大,收悲痛哀远。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人民文学出版社汪绍楹校点本


陈思天质既高,抗怀忠义,又深以学问,遭遇阅历,操心虑患,故发言忠悃, 不诡于道。情至之语,千载下犹为感激悲涕。此诗之正声,独有千古,不虚耳。同时惟仲宣,局面阔大,语意清警,差足相敌。伟长、公干,辅佐之耳。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人民文学出版社汪绍楹校点本


《白马篇》:此篇奇警。后来杜公《出塞》诸什,实脱胎于此。明远《代出自蓟北门》、《结客少年场》、《幽并重骑射》皆此。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人民文学出版社汪绍楹校点本


《远遊篇》: 气体宏放, 高妙恢阔,胜景纯。景纯警妙, 而局面阔大不及此。大约陈思才大学富,力厚思周,每有一篇,如周公制作, 不可更易。非如他家以小慧单美,取悦耳目也。“曲陵”“时风”用字法,非饾饤所知。“金石”四句, 总咏叹之, 若继《大人赋》而言。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人民文学出版社汪绍楹校点本


《赠白马王彪》:此诗气体高峻雄深, 直书见事,直书目前,直书胸臆,沈郁顿挫,淋漓悲壮,与以上诸篇空论泛咏者不同,遂开杜公之宗。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人民文学出版社汪绍楹校点本


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並建圣哲,以贻后嗣。次两引《青衿》《鹿鸣》二诗,一则求之不得,而沉吟忧思。一则求之既得, 而笙簧酒醴。 虽然,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吴、蜀,栖皇未定, 若非吐哺折节, 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 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


清·陈沆《诗比兴笺》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


曹公诗气雄力坚, 足以笼罩一切, 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子建则隐有“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之意。钟嵘品诗, 不以“古直悲凉”加於“人伦周、孔”之上, 岂无见乎!


清·刘熙载《艺概》卷二《诗概》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曹子建《赠丁仪王粲》有云:“欢怨非贞则, 中和诚可经。”此意足推风雅正宗。至骨气情采,则钟仲伟论之备矣。


清·刘熙载《艺概》卷二《诗概》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公干气胜,仲宣情胜,皆有陈思之一体。 后世诗率不越此两宗。


清·刘熙载《艺概》卷二《诗概》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 魏诗   晋诗 ☛

三曹诗

指曹操、曹丕、曹植的诗作。曹操(155~220)和他的儿子曹丕(187~226)、曹植(192~232),都是活跃于汉末建安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创作的沉寂局面,以各自别具特色的诗歌创作实践,继承并发扬了汉代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深刻而多侧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掀起了一个文人诗歌创作高潮。其风格“慷慨悲凉”,被誉为“建安风骨”。在体裁上多采用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曹操的代表作有《蒿里行》、《苦寒行》及四言诗《短歌行》等。曹丕的代表作有《杂诗》2首及七言诗《燕歌行》等。曹植的代表作有《送应氏》2首、《七哀》、《赠白马王彪》、《白马篇》、《名都篇》和《杂诗》6首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