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支两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支两军sānzhī liǎngjūn

指“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解放军在地方上进行的支(持)左(派)、支(援)工(业)、支(援)农(业)和军事管制、军事训练的活动。例如:“当部队投入‘三支’‘两军’以后,干部战士都较好地理解和执行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解放日报》1968.5.7)“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人民解放军遵照伟大统帅毛主席的教导,参加‘三支’‘两军’工作,尽了自己最大的责任,充分发挥了无产阶级专政柱石的作用。”(《人民日报》1970.8.1)“派人民解放军实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在当时的混乱情况下是必要的,对稳定局势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后果。”(《人民日报》1981.7.1)

三支两军

三支两军

“文化大革命”中为稳定局势毛泽东派人民解放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这在当时的混乱情况下是必要的,对维持秩序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后果。1967年初,“文化大革命”进入“夺权阶段”,全国处于“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混乱状态。在这一严重形势下,毛泽东决定派军队执行三支两军任务。先后执行其任务的有280多万名指战员。他们在极其困难复杂的条件下做了大量工作,缓和了紧张局面,维护了社会稳定,保护了一批干部,减少了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但也产生了许多缺点错误,带来了一些消极后果,造成了军队和地方、军队内部的一些隔阂,影响了部队建设,损害了我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1972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征询对三支两军问题的意见的通知》,附《关于三支两军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其草案规定,在已建立党委的地方和单位,撤销三支两军的机构和人员。从此,三支两军人员陆续撤回部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做了大量工作,妥善地解决了许多遗留问题,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得到恢复和发扬,军队建设出现了新的面貌。

☚ 三查三整   三大民主 ☛
三支两军

三支两军sānzhī-liǎngjūn

指“文化大革命”期间军队支左(支持当时被称为“左派”的群众)、支工(支援工业)、支农(支援农业)、军管(对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实行军事管制)、军训(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

☚ 三整顿   三支一扶 ☛

三支两军

在“文化大革命”特定时期新疆军区和驻疆空军部队抽调干部战士对地方实行“军管、军训”和“支工、支农、支左”的活动。1967年1月后,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被夺权,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武斗到处发生并不断升级。为此,新疆军区开始参加“支左”、“支工”、“支农”和对地方一些单位进行“军事管制”和“军事训练”等工作。至1973年,全军区先后派出人员7.17万人次,其中干部4.14万人次,战士3.02万人次。派出人员最多的1969年,达2.81万人次。根据自治区党委的安排,1974年冬和1975年,新疆军区机关和11个军分区、80个人民武装部以及一些部队共派出890名干部,深入398个社队,实行定点挂钩支援农业生产。1975年,还派出300多名干部深入工矿企业支援工业生产。“三支两军”在当时情况下是必要的,稳定了局势,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三支两军

三支两军Sanzhi liangjun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支左、支农、支工和军管、军训的简称。1967年初,以上海“一月风暴”为起点,“文化大革命”进入到所谓“夺权阶段”。由于“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方针,加上林彪、江青等人的破坏,全国处于“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混乱状态,地方党政机关陷于瘫痪半瘫痪之中;公安、检察、法院等无产阶级专政机关也失去或几乎失去作用。武斗成风,工矿企业停产或半停产,交通严重堵塞。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1月23日,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作出《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在这前后,还赋予军队以支工(支援工业)、支农(支援农业)、军管(对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实行军事管制)、军训(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的任务,合起来称为“三支两军”。先后执行三支两军任务的有280万名指战员。广大指战员在极其困难复杂的情况下,做了大量的工作,缓和了紧张局面,维护了社会秩序,保护了一批干部,减少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的错误,造成了是非的混淆和敌我的混淆,特别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插手破坏,因而在三支两军工作中也产生了许多缺点错误,带来很多消极的后果,造成军队和地方、军队内部的一些隔阂,影响了部队建设,损害了人民军队在广大群众中的声誉。1972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文件,提出在已建立党委的地方和单位撤销三支两军的机构和人员。此后,在各地、各单位的三支两军人员陆续撤回部队。

☚ 二月逆流   清查“五一六”运动 ☛

三支两军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执行支左、支工、支农和实行军管、军训等任务的简称。

三支两军

三支两军

“文化大革命”中,根据中央有关指示,执行了支左、支工、支农和军管军训的任务,简称为“三支两军”。湖南省军区于1966年9月9日奉命对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实行军管后,驻军部队陆续开展了“三支两军”工作。1972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32号文件后开始撤回“三支两军”人员。到1977年5月底,“三支两军”人员全部安排完毕。“三支两军”在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处于瘫痪条件下对稳定局势起了积极作用,参加“三支两军”工作的指战员绝大多数是好的。但在工作中也执行了“左”的东西。

☚ 军队积极参加地方建设   军民共建 ☛

三支两军san zhi liang jun

【历史】three supports and two military actions

“三支两军”

“three supports and two militaries”(to support industry,support agriculture,support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Left,military control,political and military traini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