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内眦赘皮矫正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内眦赘皮矫正术 内眦部皮肤由鼻侧向外扩展,形成遮蔽于内眦角前方的一片呈斜向或垂直分布的皮肤皱襞称为内眦赘皮。内眦赘皮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内眦赘皮经常为双侧性的,且具有遗传特征,严重者伴有上睑下垂、小睑裂等畸形;后天性内眦赘皮由外伤、烧伤、烫伤等原因引起,多为单侧,也见有双侧,常伴邻近组织损伤,如泪小管、内眦韧带损伤。内眦赘皮的治疗是采用手术方法矫正。儿童随年龄增长,轻度单纯的内眦赘皮由于鼻梁逐渐增高而日趋减轻,或甚至消失,故不宜过早施行手术治疗,应观察至10岁以上再根据情况决定。后天性内眦赘皮应等待瘢痕软化后再行手术。 内眦赘皮的治疗,不可误认局部皱襞为多余的组织而行简单的切除直接缝合术,否则必致复发,并增加再次手术时的困难。应根据内眦赘皮的程度选择最佳术式。 “Z”成形术 【适应症】 轻度先天性内眦赘皮。 【手术步骤】 用龙胆紫沿皮肤皱襞的游离缘画线,定为“Z”的中轴,再于此线的两端各做成45°角的短线(图13-6)。在局部麻醉下,沿画线切开皮肤,在两个对偶三角皮瓣下进行剥离,将两个皮瓣互相易位后,用3-0号丝线缝合,术后5d拆除缝线。 图13-6 “Z”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 “Y-V”成形术 【适应症】 轻、重度内眦赘皮,伴有内眦间距增宽者尤适宜。 【手术步骤】 在内眦部做横“Y”形切口,“Y”的两臂分别与上、下睑缘平行,“Y”的长轴在内眦平面从内眦皱襞之鼻侧走向鼻部(图13-7),其长度根据内眦赘皮严重程度而定。切开皮肤后进行剥离,如果有内眦间距增宽者,可暴露内眦韧带,剪断后用3-0号丝线将断端固定于前泪嵴,或做褥式缝合使内眦韧带折叠。将“Y”形切口缝合成“V”形,术后5d拆除皮肤缝线。 图13-7 “Y-V”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 四瓣法 【适应症】 先天性内眦赘皮合并明显的内眦间距增宽的小睑裂综合征者。 【手术步骤】 先在鼻侧方于预期的新内眦处定点,此点约在从鼻中线到瞳孔中心连线的中点上。再将赘皮向鼻侧牵拉使之消失,于真正的内眦处再定一点,于两点间连线。从此连线的中点分别向上、下成60°角画两线(此线短于中间连线2mm),于此两线之端再画成45。角的回切线。最后沿上、下睑缘画两条线。沿所画的各线切开皮肤,将各皮瓣从眼轮匝肌表面剥离起来,先把中线的两点对应缝合,再换位缝合各个皮瓣,术后5d拆除皮肤缝线(图13-8)。 图13-8 四瓣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