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才图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才图会

 《三才图会》又名《三才图说》,是明代汇辑古书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的一部专门性类书。明人王圻与其子王思义编撰。书中汇辑诸家书间有关天、地诸物图形以及人物图像三个部分,故以“三才图会”命名。主要版本有明万历年间槐荫草堂刻本,此本所见有署“男思义校正”本、“曾孙尔宾重校”本和“潭滨黄晟东曙氏重校”本,后两本均为王思义原刻后印补修本,与王思义本面目已非;另有清光绪年间刻本。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上海图书馆所藏万历王思义校正本影印,间有一二缺叶或漫漶较甚者,取尔宾本配补。此本后增附《三才图会图名索引》,以四角号码为序编录全书图名,图名后注出卷次、页码,索引后附有图名首字笔画、四角号码对照表,是现在通用的本子。
 王圻(生、卒年不详),字元翰,号洪州,上海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清江令,调万安,拜御史。峭直敢言,忤时相,出为福建按察佥事,谪邛州判官。两知进贤,曹县,迁开州知州。历官至陕西布政司参议,乞养归,其后以著书为事,卒年85岁。所著除《三才图会》外,又有《续文献通考》254卷,《稗史汇编》175卷,《东吴水利考》10卷等。
 王思义(生、卒年不详),字允明,圻子。以著述世其家,有《宋史纂要》20卷,《香雪林集》26卷,《故事选要》14卷行世。
 该书共106卷,14门。计卷1—卷2:天文门;卷5—卷20:地理门;卷21—卷34:人物门;卷35—卷38:时令门;卷39—卷42:宫室门;卷43—卷54:器用门;卷55—卷61:身体门;卷62—卷64:衣服门;卷65—卷74:人事门;卷75—卷82:仪制门;卷83—卷84:珍宝门;卷85—卷88:文史门;卷89—卷94:鸟兽门;卷95—卷106:草木门。书前有周孔教、顾秉谦、陈继儒序及王圻自序。从《自序》中可知,此书之发凡起例,皆出圻手,而思义助纂之功亦不可没。正文每门之下又分若干细目,如“器用”门下又分列古代刀枪剑戟、火箭、飞炬、连弩、铁鞭、留客住等各种兵器。每目先绘其图,后加以文字说明,图文并举。又如鸟兽门卷2·锦鸡。
 锦鸡腹有彩文,状如鸠鸽莺鸟,备五色,如孔雀羽。出于南越山。中岁采捕之为王者冠服之饰。又一名鵕。 (附锦鸡图)
 该书“采摭浩博”,内容丰富,但它“务广贪多,冗杂特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上至天文图像,下至弈棋、牙棋之类,无所不收,总有芜杂不精之嫌,而且往往凭主观臆想随意虚构。其人物一门,绘画古代名人形象,宛如目睹,其实大都是根据传闻,甚不可信。如其根据“苍颉四目”之传说,即把苍颉画成一个有四只眼睛的人。其所附说明,对事物源流也没有详加考析。
 然明代类书之作繁多,但能图文并茂者,仅王圻父子之《三才图会》及章潢之《图书编》二书。王书之浩博,远胜章书。且该书图文互证,细大毕载,足资钩稽,是查寻古代文物、人物图像的重要工具书。清陈梦雷纂《古今图书集成》,颇采摭其图说;日本编撰的百科全书也大量地采用了该书的图谱。
三才图会

《三才图会》

明代王圻著,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刊行。此书“人事部”载有“射法图器”、“马箭图”、“拳法图”、“枪法图”、“棍法图”、“旁牌势图”等,多录自《纪效新书》。此书“器用部”又从《武经总要》中转录了不少武术器械图解。

☚ 武术古籍   万宝全书 ☛
古代名物 > 雕繪類 > 繪畫部 > 版畫、年畫 > 三才圖會
三才圖會  sāncáitúhuì

明代圖籍版畫。縱二○·五厘米,横十四厘米。爲明萬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刊本。明代王圻纂輯,王思義續集,王爾賓重校。吳雲軒、陶國臣、晦之等刻,共一百○六卷。分天文、地理、人物、時令、宫室、器用、身體、衣服、人事、儀制、珍寳、文史、鳥獸、草木十四類,包羅萬象,無奇不有。其圖精緻生動,曲盡其肖,綫刻流暢神逸,而不失嚴謹,爲絕妙百科圖,罕見藝術珍品。此卷《明史·藝文志》作《三才圖說》,《千頃堂書目》、《四庫提要》都作《三才圖會》。原本現藏上海復旦大學圖書館。

三才图会

三才图会

博物学文献,旧入子部类书类。一百零六卷。明王圻、王思义编纂。王圻(生卒年不详),字元翰,号洪洲。上海人。享年八十五岁,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曾中进士,历官清江万安知县、御史、福建按察佥事、开州知州、陕西布政司参议等职。后致仕返乡,专门从事于著述活动,考古研今,用力勤笃。所著有《续文献通考》、《东吴水利考》、《谥法通考》、《重修两浙通志》等,皆卷帙庞大之作品。王思义,王圻幼子,字允明,也善于著述,作品很多。《三才图会》为王氏父子合著,其创意、发凡起例及大部分文字,出于王圻之手,王思义则为助纂之功。
《三才图会》实为明代一部插图本百科全书,具有帮助读者了解与查检天文、地理、气象、物理、农业、水利、工艺、技巧、医学、人体、动物、植物、服饰、礼仪、珍宝、乐器、历史、政治、书法、艺术、体育、文娱、风俗、占卜等等各方面知识的作用。“三才”,指天、地、人,傅统上习用“三才”来概括宇宙社会间的一切事物,此书故命名为《三才图会》。
共分十四大类:一、天文类,四卷,载录各种天文星象图与占气图;二、地理类,十六卷,内容有《山海舆地全图》,即当时的世界地图,《华夷一统图》,即当时的中国地图,以及十三省分省地图、黄河、长江水系图、沿海沿边地图、历史地图、中国周边国家地图、全国名山胜水、名胜古迹图等;三、人物类,十四卷,绘制历代帝王、名臣、及佛道人物像图以及各种少数民族、外国人形像图;四、时令类,四卷,主要介绍命相之学;五、宫室类,四卷,载录宫观台榭、楼台亭阁、桥梁道驿等各种建筑物的图像形制,以及宅位阴阳的吉凶占验;六、器用类,十二卷,载录各种农业手工业的器具、日常生活用具以及乐器舞具、车船兵器等等;七、身体类,七卷,讲说人体五脏形态及经络穴位、五官形态等;八、衣服类,三卷,详述各种服饰形态,包括朝服、礼服、甲胄、日常生活服饰、冠冕、巾带等等;九、人事类,十卷,主要介绍各种技巧技艺,包括乐谱、舞谱、棋谱、书画谱及气功、百戏、武术、阵形等等内容形制;十、仪制类,八卷,载录朝会、册封、婚丧祭祀、聘问外交等等礼仪制度;十一、珍宝类,二卷,载录金银珠宝、各类珍奇矿石及古钱币的知识;十二、文史类,四卷,为有关《易经》卦图及诗经、书经、文史掌故、词谱等的知识;十三、鸟兽类,六卷,十四、草木类,十二卷,为有关动、植物的知识。《三才图会》包括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及日常生活等等广泛的知识内容。
此书第一个特点是内容广博,第二个特点是图文并茂,互为映证,每说一事一物,于文字之外,都配以图画(或谱表)一幅,以帮助读者理解,且绘画精美、细大不捐,在历代博物学著作文献中,至为少见。其中有些内容,如一些器物的结构形制,谱表图形、非文字所能完全叙述清楚者,赖有绘图,得以明了,对于后世的读者、研究者,帮助尤大。对于研究古代,特别是明代器物特征、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缺点,一是分类不尽恰当,有的类如人事类等,尤显杂芜;二是贪多务得,抉择不精,命相占卜等迷信内容,书中占用了过多的篇幅,且将一些神话传说,当作信史图绘以传,如人物类中介绍外国人时,竞将所谓洞胸、四面、一目、后目等《山海经》中神话人物当作实在的外国人,与高丽、日本、爪哇等真实存在的外国民族同加图说,颇为荒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讥评它“务广贪多,冗杂特甚,尤近儿戏”,虽语近苛刻,但不为无因。
撰成当在万历三十五年(1607)左右。初刊在万历三十七年(1609)左右,为王思义校正本。其后王圻之曾孙王尔宾与黄晟两次重印。《四库全书》仅存其目,未收其书。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影印本,底本为上海图书馆藏之万历三十七年王思义校正本,是比较通行的版本。

☚ 蠡海集   广博物志 ☛
三才图会

三才图会

一名《三才图书》。(明)王圻编。106卷。汇辑诸家书籍中有关天、地诸物图形和人物画像。分天文16卷,人物14卷,时令4卷,宫室4卷,器用12卷,身体7卷,衣服3卷,人事10卷,仪制8卷,珍宝2卷,文史4卷,鸟兽6卷,草木12卷。先列图像,次撰说明。有清乾隆间刊本。台北成文书社1970年影印6册。

☚ 图书编   便民图纂 ☛

三才图会

一百零六卷。一名《三才图书》。明王圻 (详见 《续文献通考》)撰。本书汇辑诸书图谱共为一编。古代的一些著述,凡有关天文、地理和人物等,常常绘以图谱,让读者见之形貌,以资参考。但是因其散见于众书之中,甚不易见,王圻将其汇编于一书,便于学者参阅。全书分十四类,即天文类四卷、地理类十六卷、人物类十四卷、时令类四卷、宫室类四卷、器用类十二卷、身体类七卷、衣服类三卷、人事类十卷、仪制类八卷、珍宝类二卷、文史类四卷、鸟兽类六卷、草木类十二卷,计一百零六卷。其体例先列图像,次撰说明,采集广博,虽较冗繁不精,但亦有益考见。广采亦应精选,如绘画古人形象,据苍颉四目之说,即画一面有四目之人,颇近儿戏。有明万历、清乾隆间刊本。1970年台北成文书社影印六册本。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印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