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流内阁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为达到“以党杀党”,彻底消灭国民党势力的目的,于1913年7月特任进步党熊希龄为内阁总理。号称“第一流人才”的进步党要员梁启超、张謇、汪大燮等入阁,时称“第一流内阁”。但梁、张、汪仅任司法、农商、教育总长等闲职;掌实权的外交、内务、陆军、海军等要职仍在袁世凯嫡系手中。当内阁为袁世凯副署了解散国民党和国会,设立“政治会议”等命令,对袁不再有用时,即于1914年2月被丢弃。
第一流内阁人才内阁
袁世凯政府在镇压“二次革命”后,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组成的内阁。1913年5月袁世凯为了反对国民党在国会中的多数席位,指使梁启超、汤化龙等联合民主党、共和党合并组成进步党,以为袁世凯独裁专政服务。袁以武力镇压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后,借助进步党组织内阁,以彻底消灭国民党势力。1913年7月任命熊希龄为内阁总理。因熊宣称要组成“第一流人才与第一流经验”的内阁,而被讥为“第一流内阁”,又称“人才内阁”。内阁中进步党党员梁启超、汪大燮、张謇等所谓“第一流人才”仅担任司法、教育、农商总长等闲职,而陆军、内务、外交等重要部门仍掌握在袁世凯嫡系军阀、官僚手中。该内阁成立后,于1913年11月4日副署了袁世凯解散国民党、追缴国民党议员证书徽章的命令,11月5日电令各省组织行政会议,后根据袁世凯之命改为政治会议。1914年1月副署停止国会残留议员职务。在解散国会,召开政治会议之后,由于不再为袁氏所需要,1914年2月宣告垮台。《临时约法》所规定的责任内阁制遂被袁彻底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