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岳 三山五岳sānshānwǔyuè━━┃┃ 泛指名山。清·顾炎武《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征诗纪之》诗:“白日浮云隔几重,三山五岳漫相逢。” ☚ 一柱承天 山河表里 ☛ 三山五岳sānshān-wǔyuè“三山五岳”的提法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三山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❶ 指古代神话中的三神山。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巿等上书言: 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传说山上长有长生不老药,宫殿均为黄金白银建造。显然所谓“三神山”子虚乌有。 ❷ 三山指的是山名。1.江苏省南京市西南长江东岸,有三峰排列,南北相连,称为三山。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有“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句。2.江苏省镇江市长江江滨和江中的金山、焦山、北固山夹江相峙,合称京口三山。 ❸ 旧时福州的别称。福州旧城中有九仙山、闽山、越王山三座山,故福州又有三山之称。 五岳是指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和嵩山。古代,人们认为一些名山是群神居住的地方,而封建统治者又迷信神仙,因此历代帝王常常喜欢到一些名山祭祀神仙,并把这些名山命名为“岳”。据考证,“五岳”的提出始于汉武帝,到汉宣帝时确定以河南嵩山为中岳,山东泰山为东岳,安徽天柱山为南岳,陕西华山为西岳,河北恒山为北岳。隋代又改湖南的衡山为南岳,明代开始,以今山西浑源的恒山为北岳,清代沿袭明代称呼至今。道教认为,每岳都有岳神,各领仙宫玉女几万人治理其地。东岳泰山岳神齐天王,南岳衡山岳神司天王,西岳华山岳神金天王,北岳恒山岳神安天王,中岳嵩山岳神中天王。 我们现在所说的“三山五岳”,是泛指祖国的名山峻岭。 山岳 山岳峤岳 山陵 陵山 陵冈 山陵和平地:陵陆 山陵丘壑:陵壑 山陵和溪涧:陵谿 山陵和湖泽:陵薮 山陵和沧海:陵海 山陵和低湿之地:陵隰 丘陵,山陵:陵阿 山岳、江河:山川 江河山岳:江山 各种大小山岳:三山五岳 生长松树的山陵:松阿 灵秀的山岳:灵岳 高耸入云的山岳:云岳 (高大的山:山岳) ☚ 山岭 小山 ☛ 三山五岳sān shān wǔ yuè【解义】三山:传说中位于海上的方丈、蓬莱、瀛洲三座仙山。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泛指名山,也指各地。 【用法】用于形容范围大。 【例句】祖国的~任我游。 【近义】名山大川 三山五岳sān shān wǔ yuè❶ 泛指名山。 ❷ 泛指群山。 ❸ 也泛指各地。 三山五岳sān shān wǔ yuè【解义】 三山:传说中位于海上的方丈、蓬莱、瀛洲三座仙山。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泛指名山,也指各地。 【用法】 用于形容范围大。 【例句】 祖国的~任我游。 【近义】 名山大川 三山五岳sānshān-wǔyuè〔并列〕 ❶泛指群山。《新民歌三百首·我来了》:“喝令~开道,我来了。” ❷泛指各地。茅盾《我们这文坛》:“~的好汉们各引着同宗同派,摆开了阵势,拼一个你死我活。” ❸指名山。清·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渺何许? 云烟汗漫空竛竮。” △ 用于地理方面。 【近义】五湖四海三江七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