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襕]”的繁体字。

《集韵》郎干切,平寒,来。
❶ 古代衣与裳相连的长衣下摆所加的作为下裳形制的横幅,称为襕。加襕之制﹐始于{北周}而定于{唐}。《新唐书·车服志》:“士服短褐, 庶人以白。中书令{马周}上议:‘《礼》无服衫之文, {三代}之制有深衣。请加襕﹑袖﹑褾﹑襈, 爲士人上服。

开骻者名曰缺骻衫, 庶人服之。’……太尉{长孙无忌}又议:‘服袍者下加襕, 绯﹑紫﹑緑皆视其品, 庶人以白。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唐凌烟阁功臣图部分》:“所谓襕襈, 只不过是在膝部加一界线略具形式而已。《赚兰亭图》中之{萧翼}, 和《文苑图》中人物, 襕道也极显明。”
❷ 指襕衫。{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乌纱小帽耀人明, 白襕浄, 角带傲黄鞓。”
❸ 指襕袍。《资治通鉴·唐昭宗龙纪元年》“已具襕笏”{元}{胡三省}注:“襕, 音阑, 即今之袍也。下施横幅, 因谓之襕。”
❹ 通“[栏]”。界阑。《金史·百官志四》:“铁券。以铁爲之, 状如卷瓦。刻字画襕, 以金填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