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尺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尺法

代称法律。《明史·翟銮传》: “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史记·酷吏列传》: 杜周为廷尉,治狱唯天子意而行。“客有让周曰: ‘君为天子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狱者固如是乎? ’ 周曰: ‘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 ” 让: 责备。三尺法: 古代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亦简称“三尺” 。西汉杜周认为,法度律令皆为皇帝所定,因此,依照当时君主的意旨治狱,无可厚非。

三尺法

汉时书写法律所用竹简长三尺。故用以指法令。《史记·酷吏列传》:“君为天子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狱者固如是乎?”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 曰:“以三尺竹简书法律也。” 《明史·翟銮传》:“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清吴伟业《梅村家藏稿前集》 四《感事》:“老知三尺法,官为五铢钱。”

三尺法

古代中国对法律的俗称。据《史记·杜周传》、《汉书·酷吏传》,汉武帝时,杜周为廷尉,专门迎合皇帝意志而断狱,被人指责为“不循三尺法”。《汉书·朱博传》亦谓博“奉三尺律令以从事”。我国古代在纸张尚未发明和普遍应用前,竹片、木板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汉代法律的竹简、木牍,长约三尺左右,故称三尺法。根据居延汉简发掘的情况,有关法律的简牍中最长的一支甲编第2551号简长67.5厘米,以汉制一尺为23.3厘米计算,为三尺有余。但一般长度不超过三尺。《盐铁论·绍圣篇》谓“二尺四寸之律,古今一也”。可见所谓三尺乃概略而言,且汉以前即已有一定规格的竹简、木牍书写法律的制度。

三尺法

三尺法

把法律写在3尺长的竹简上,故称为“三尺法”。《史记·酷吏列传》: “客有让周曰: 君为天子决平,不循三尺法。”

☚ 三互法   桑田 ☛

三尺法

又称“三尺”。古代将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名。《汉书·杜周传》:“客有让(责问)周曰,君为天下决平,不循三尺法。”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谓“以三尺竹简书法律也。”《明史·翟銮传》:“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三尺法

古代以三尺长竹简书写法律,故代指法律、法令。也作三尺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