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醉
醉(醉酒;山简醉;醉倒山公;山公酩酊) 醺(醉~) 醚 醺 酒毒 潦倒 被酒 中圣 病酲 酲醲 玉倒山颓
酒食过度:醉饱 酣饫
已经醉了:不胜杯酌 不胜杯杓
独酌而醉:醮
痛饮而醉:痛醉 恸醉
饮酒过多,次日仍感不适,再饮以解宿酲:酘
馀酒未醒:余醺
醉而发怒:酗 酉句
微醉:微酡 微醺
半醉:酣(~醉)
饮酒半醉时:中酒
头脑清醒,毫无醉意:清省白净 清净白省
嗜酒,醉酒:枕麴借糟
醉倒:山颓 扶头 饮队
心中恍惚,像醉酒失去知觉一样:中心如醉
醉酒而昏昏沉沉的样子:兀兀陶陶
(喝醉了酒:酒醉)
另见:酒人 喝 酒 饮酒 过分 感觉 神志 不清楚
酒毒
酒毒是指饮酒过量而引起的中毒证候,又称“酒希拉”、“酒包如”。临床较常见。主要由于长期嗜酒或一时暴饮,酒毒进入人体后伤害三根,使之失于平衡所致。一般表现初时情绪兴奋。逐渐转入低沉以至昏睡,或则酒毒攻心伤肝,危及生命。根据饮酒量、饮酒史和症状表现,本病分急酒毒和慢酒毒。
急酒毒 在《四部医典》中明确指出大致分为初醉、二醉、大醉等三期。初醉,患者呈现兴奋,易于激动,对百事无顾忌,说话不谨慎,而且性情变得乖违,有时鲁莽无礼,有时悲喜怒骂不能自制;二醉:手足开始僵滞,运用不能自如,步态蹒跚,舌蹇涩,吐辞不清,而且语无伦次。上述两种情况,无需特别治疗,令患者躺卧安静之处,盖以厚被取汗,自能缓解;大醉:症见昏朦嗜睡而发鼾声,颜面苍白,手足发凉,口唇发紫等中毒症候。治宜以引吐解毒为原则,令患者急饮三味藜芦汤(藜芦、黄柏、广木香等分煎汤)催吐,解其酒毒。待患者逐渐酒醒后,继服三味干姜散(干姜、花椒、盐面各等分)。
慢酒毒 多数有十多年饮酒史。主要表现头脑迟钝,思维和记忆力减退,手足颤动,伴消化不良,胃腹疼痛,有的还出现肝脾肿大。治宜以抑赫依、清希拉,解酒毒为原则。用白酒送服四味当药汤(当药、木鳖子、红花、玫瑰花等分)。若希拉偏盛,与五味金色诃子散;赫依偏盛,与二味山奈散(山奈、红盐各等分); 巴达干偏盛,与补益还阳丸分别交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