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尸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尸神sān shī shén道教认为人身上有三尸神,在人的脑、明堂(天门之后一寸)、腹胃中间。 三尸神 《纬书集成·河图纪命符》: 人身中有三尸。三尸之为物,实魂魄鬼神之属也。欲使人早死,此尸当得作鬼,自放纵游行,飨食人祭醊。每到六甲穷日,辄上天白司命,道人罪过,过大者夺人纪,小者夺人算。故求仙之人,先去三尸,恬淡无欲,神静性明,积众善,乃服药有益,乃成仙。 《抱朴子·微旨》: 《易内戒》 及 《赤松子经》 及《河图纪命符》 又言身中有三尸 (注:上尸、中尸、下尸也。三尸之神居三丹田)。三尸之为物,虽无形而实魂灵鬼神之属也。欲使人早死,此尸当得作鬼,自放纵游行,享人祭酹。是以每到庚申之日,辄上天白司命,道人所为过失。 《神异经·西北荒经》: 西北荒中有小人,长一分,其君朱衣玄冠,乘辂车马,引为威仪。居人遇其乘车,抓而食之,其味辛,终年不为口所咋,并识万物名字,又杀腹中三虫。三虫死,便可食仙药也。 《酉阳杂俎·前集》卷二: 庚申日,伏尸言人过; 本命日,天曹计人行。三尸一日三朝: 上尸清姑,伐人眼; 中尸白姑,伐人五脏;下尸血姑,伐人胃。命亦曰玄灵。又曰: 一居人头中,令人多思欲,好车马,其色黑; 一居人腹,令人好食饮,恚怒,其色青; 一居人足,令人好色,喜杀。七守庚申三尸灭,三守庚申三尸伏。 《宣室志》 卷一: 夫彭者,三尸之姓,常居人身中,伺察其罪,每至庚申日,籍于上帝。故凡学仙者,当先绝其三尸,如是则神仙可得。不然,虽苦其心,无补也。 《神仙传》卷三 “刘根” 条: 神人曰: “必欲长生,先去三尸,即志意定、嗜欲除也。” 乃以神方五篇见授,云: “伏尸常以月望晦朔上天,白人罪过,司命夺人算,使人不寿。人身中神欲得人生,而尸欲得人死。人死则神散无形之中而成鬼,祭祀之则得歆飨,故欲人死也。梦与恶人斗争,此乃尸与神相战也。” 《酉阳杂俎》前集卷八: 道门言: 梦者魄妖,或谓三尸所为。 《云笈七签》卷八一: 《太上三尸中经》 曰: 人之生也,皆寄形于父母胞胎,饱味于五谷精气,是以人之腹中,各有三尸九虫,为人大害,常以庚申之日,上告天帝,以记人之造罪,分毫录奏,欲绝人生籍,减人禄命,令人速死。死后魂升于天,魄入于地,唯三尸游走,名之曰鬼,四时八节,企其祭祀。祭祀既不精,即为祸患,万病竞作,伐人性命。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伐人上分,令人眼暗发落,口臭面皱齿落。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伐人五脏,少气多忘,令人好作恶事,啖食物命,或作梦寐倒乱。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令人下关骚扰,五情涌动,淫邪不能自禁。此尸形状似小儿,或似马形,皆有毛,长二寸,在人身中。既死矣,遂出作鬼。如人生时形象,衣服长短无异。此三尸。九虫种类群多: 蛔虫,长四寸五寸或八寸,此虫贯心,人死; 白虫,长一寸,相生甚多,长者五寸,躁人五脏,多即杀人,兼令人贪食烦满; 胇虫,令人多咳嗽; 胃虫,令人吐呕不喜; 膈虫,令人多涕唾; 赤虫,令人肠鸣虚胀; 蜣虫,令人动止劳剧,则生恶疮、颠痴、痈疖、疽瘘、癣疥、痫癞,种种动作,人身中不必尽有,亦有少者,其中有十等,就中妇人最多也。其虫凶恶,好污人新衣。极患学道,欲调去之,即可矣。凡至庚申日,兼夜不卧,守之,若晓体疲,少伏床数觉,莫令睡熟,此尸即不得上告天帝。又 《太上律科》 云: 庚申日,北帝开诸罪门,通诸鬼神诉讼,群魔并集,以司天下兆人及诸异类善恶之业,随其功过多少,赏劳谪过,毫分不遗。经曰: 三守庚申,即三尸振恐,七守庚申,三尸长绝,乃精神安定,体室长存,五神恬静,不复骚扰,不迷不惑,不乱不淫,嗔怒平息,真灵卫佐,与天地相毕。每夜临卧之时,叩齿三七,以左手抚心上,呼三尸名,使不敢为害耳。 《宋东京考》 卷三六: 凡人身中有三尸神,常以庚申日乘人寐时,将本人罪过奏闻上帝,减其禄命。上尸名彭踞,中尸名彭踬,下尸名彭蹻。每遇庚申日守夜不寐,则三尸不得上奏。 《千百年眼》卷八 “道家三尸神之谬”条: 道家言三尸神,谓之三彭,以为人身中皆有是三虫,能记人过失,至庚申日,乘人睡去而谗之上帝。故学道者至庚申日辄不睡,谓之守庚申,或服药以杀之。小人之妄诞有如此者! 学道之人,积功累行,岂有侥幸蔽覆,欺罔上帝,可以为神仙者乎?上帝照临四方,而乃纳三尸谗言,则亦谬悖之甚矣。然凡学道者,未有不信其说,柳子厚最号强项,亦作 《骂尸虫文》。独唐末有道士程紫霄,一日朝士会终南太极观守庚申,紫霄笑曰: “三尸何有? 此吾师托是以惧为恶者尔。” 据床求枕,作诗以示众曰:“不守庚申亦不疑,此心长与道相依。玉皇已自知行止,任尔三彭说是非。”投笔,鼻息如雷。孰谓子厚而其徒不若耶! 《茶香室三钞》 卷一八 “回仙” 条: 国朝褚人获 《坚瓠集》 云: 道家言人身有尸虫三,即谚所谓腹中回虫也。今人召乩仙,所谓回仙、回老、回道人者,即回虫。乩仙巫神,赖此以知往。 按回仙,世知为吕仙,不知又有此说。 《茶香室三钞》卷一九: 宋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云: 保康门外新建三尸庙。按三尸有庙亦奇,未知即道家所谓三尸否。 《历代神仙通鉴》 卷八: 欲作地上真人,必先服药,除去三尸,杀灭谷虫。三尸者,一名青姑,伐人眼,令人目暗面皱,口臭齿落。二曰白姑,伐人五脏,令人心耗气少,善忘荒闷。三名血尸,伐人胃管,令人腹轮烦满,骨枯肉焦,志意不开,所思不得。 《天香楼偶得》: 修真家言身中有三尸神,常以庚申日将本人罪过奏闻上帝,减其禄命。上尸名彭倨,次名彭质,下名彭矫。每遇庚申日,彻夜不卧,守之至晓,则三尸不得上奏。余想此身本空空洞洞地,安得有三尸在内? 盖彭字之义,字书一训作近,而倨傲之性,质见之性,矫戾之性,人人有之。所谓三尸奏帝者,不过谓人之性情,一近于倨傲,一近于质见,一近于矫戾,则罪过日多,而上帝视之,如见其肺肝然。其所谓守庚申者,正欲人断除此三种性情,方可入道也。其必限以庚申日者,盖庚取更新之义,申取申明之义,欲乘此时以自申明其勇于更改耳,岂真有三尸哉! [案] 所谓三尸 (亦称三虫),并非实有其物其形,本为汉代神仙家方士所创,初以为魂魄之类。其不同于普通灵魂之处,是它虽寄居人身,却非本人之灵魂,而是如灶神一样,代表上帝,负有监察之职,居司命之神位,实具有象征意义,导人向善。古人对人体的生理结构不清楚,对于疾病及种种欲念、情感之由来困惑不解,遂以为皆三尸所为。至唐以后则此无影无形之魂魄亦人神化,编造姓氏,称为神,甚至立庙祀之。这种信仰主要在道教中流行。直至全国解放前,各民间宗教会道门中仍有 “守庚申” 之举,即于庚申日昼夜不眠,持经诵咒,意在防止三尸神离开人体,上天告状。“守庚申” 者持之以恒,则三尸自去,即所谓“七守庚申三尸灭,三守庚申三尸伏” 是也。 三尸神 三尸神或称三尸、三虫、三彭。道教所谓人体中的三条虫。宋叶梦得《避暑录话》: “道家有言三尸,或谓之三彭,以为人身中皆有是三虫,能记人过失,至庚申日乘人睡去,而谗之上帝。故学道者至庚申日,辄不睡,谓之‘守庚申’,或服药以杀三虫。”三虫的具体名字说法不一,《太上三尸中经》称:“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然而书中西门庆“三尸神暴跳” (第十一回),是说他从头顶到脚心都充满了怒气。 ☚ 檀越 真人 ☛ 三尸神 三尸神民间所敬之神。指寄居人身又非灵魂的一种司命神,亦称三虫神。本为汉代仙家方士所创,并非实有其物其形,以为魂魄之类。当时,人们对自身生理结构不了解,对于疾病以及种种欲念、情感之由来困惑不解,以为皆三尸所为。三尸者,上尸、中尸、下尸,分居三丹田。庚申日,辄上天言于司命,告以人之过失。唐代以后,这种无影无形之魂魄被人神化,编造姓氏,称为神,甚至立庙祀之。或谓上尸青姑,伐人眼;中尸白姑,伐人五脏;下尸血姑,伐人胃。或谓三尸之姓姓彭,上尸彭踞,中尸彭踬,下尸彭𫐆。这种信仰,主要在道教中流行。直至民国年间,不少会道门中仍然有“守庚申”的迷信,即于庚申日昼夜不眠,持经诵咒,防止三尸神离开人体上天告状。“守庚申”持之以恒者,则三尸自去,即有所谓“七守庚申三尸灭,三守庚申三尸伏” 的说法。 ☚ 鬼魂 痘神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