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字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字经

 相传是南宋学者王应麟编撰,一说是宋末区适子编撰。明、清时陆续有所补充,计1140字。它是我国蒙学教材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最著名的一种,流传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三字经》全用三言,三字一句,或三字倍数成一句。结构严谨,押韵上口,通俗易懂,便于记诵。因之书中许多名言警句,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三字经》内容极为丰富,从论述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开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接着讲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十义、六谷六畜七情,介绍四书六经及五部重要子书;再后仅用300字概括中华五千年历史朝代重要史事;最后列举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如何刻苦学习,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激励学童,“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三字经》有谓“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被誉为“千古一奇书”、“袖里通鉴纲目”。后世有不少增改新编的《三字经》,还有摹仿这种形式而作的如《历史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等。《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统称为“三、百、千”,自然形成相辅相成的整套启蒙教材,旧时儿童启蒙皆习之。清末,《三字经》被译成少数民族文字,编成蒙汉、满汉对照本,如《蒙汉三字经》、《满汉三字经》等。

古籍名著《三字经》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 可可诗词网

三字经

 蒙学读本。一卷。相传宋王应麟撰,另有人认为是宋末区适子或明代黎贞所为。但通过对内容的分析,可以判定成书于宋代可能性较大。书中有关元明清三代历史的叙述为后来学者陆续增补。(撰者事迹参见“《困学纪闻》”条)
 该书为古代最有代表性的蒙学教材之一。通行本《三字经》共三百八十句、一千一百四十字。全书结构谨严、文字简练,概括性极强;三字或三字倍数成句,句句谐韵,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许多人少年读过,竟终身不忘。
 全书约分五个部分:教学之要,幼学之序,读书次第,勤学典范,为学效果。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名物常识、经史诸子、历史次第、勤勉好学范例等方面的内容。有许多语句,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勤有功,戏无益”,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世代传颂、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被誉为“千古一奇书”。特别是其中对历史知识的叙述尤为精练,只用了三百个字就概括了从羲农到清统一的中华五千年史,讲明了历史变迁、朝代更迭、帝王兴废,真乃“袖里通鉴纲目”。
 自南宋起它就被广泛用作蒙学教材,直到清末明初。并有蒙汉对照本、满汉对照本,供兄弟民族儿童启蒙之用。现常见版本有:《味檗斋遗书·教家二书》所录明代赵南星《三字经注》,《重刻徐氏三种》所录清代王相《三字经训诂》,津河广仁堂所刻书所录蕉轩氏《广三学经》等。民国学者章炳麟《重订三字经》,颇有增补、订正,亦很有影响。

《三字经》 - 二十六史 - 可可诗词网

《三字经》

 童蒙读物。一卷。南宋王应麟撰。是书采用三言韵语,读之顺口,便于记诵,通俗易懂。以三字、六字、十二字成句,变化多样,生动活泼。全书贯穿着儒家传统思想,涉及道德、伦理、教育、文化、历史、社会、自然常识等诸方面。于儿童启蒙教育的同时,介绍了大量文化常识和学习门径。如研习古文的顺序、古代儒学经典书目,历代帝王兴替大系等。宋代以后屡经重订、注释,几百年间广为流传,是旧时儿童启蒙的必读书之一。
三字经0164指骂人的粗话。因多为三个字,故名。官话。司马中原《失去监狱的囚犯》:「到了自己也弄不懂的时候,就~出口,骂上几句宣洩宣洩。」

三字经

〈流〉港台指骂人的话。

《三字经》

中国旧时流行的童蒙识字课本。 相传著者为南宋王应麟, 明清学者陆续补充。1928年章太炎重加修订, 并为之作序, 称其 “先举方名事类, 次及经史诸子……观其分别部居, 不相杂厕, 以校梁人所辑 《千字文》,虽字有重复,辞无藻采,其启人知识过之。”

三字经sānzìjīng

❶旧时流行的一种学童启蒙课本,以三字一句的韵文写成。黎泉《我梦中的青云巷》:“老师是个过去教私塾的乡村先生,除了能熟读‘~’外,惟一的特长就是会抓黄鳝。”
❷比喻基本道理。海默《革命伕》:“同志啊!别看这点东西,别说是百姓种着不易,到这会儿你们能吃上也不易啊!你们都是刚参加革命的!这可是革命‘~’里的‘人之初’。”
❸比喻俗套。谌容《太子村的秘密》:“他讲出来的,恰是冯振民认为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深揭狠批’的‘~’。”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教材部 > 蒙學教材 > 三字經
三字經  sānzìjīng

蒙學教材。相傳爲宋·王應麟編(一說宋末區适子撰)。經明清陸續增補,至清初爲一千一百四十字。内容從論述教育之重要開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然後依次叙述三綱五常十義,五穀六畜七悄,四書六經子書,歷史朝代史事,最後以歷史上奮發勤學、顯親揚名之事例作結,將識字教育、常識教育與封建倫理思想相結合。皆用三言韻語,且句法靈活,語言通俗,成爲最流行之蒙學讀物。清代並有蒙漢、滿漢對照本,供蒙族、滿族兒童學習漢文之用。近人章炳麟《重訂三字經序》:“《三字經》,世傳王伯厚(應麟)作,其叙歷代廢興,本迄於宋,至遼金以下,則明清人所續也。其書先舉方名事類,次及經史諸子,所以啟蒙稚者略備。視其分别部居,不相雜厠,以較梁人所集《千字文》,雖字有重複,辭無藻采,其啓人知識,過之《急就章》、《凡將篇》遠矣。”元明以後曾有多種增改新編之《三字經》,均未廣遠流傳。1928年章炳麟有《重訂三字經》。

三字经

《三字经》

中国古代流传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启蒙课本之一。相传为南宋王应麟所编(一说是宋末区适子所撰)。后经明、清学者陆续补充,至清初,全书共1140字。全书皆用三字一句韵语,故名“三字经”。语言通俗押韵,句法灵活,好读易记。它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开头,首先论述了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叙述了三纲五常、伦理道德规范,五谷六畜七情,名物常识,四书六经,经史诸子,历史朝代史事,最后用历史上奋发勤学、显亲扬名的事例,训教学生“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之”结束。把识字、历史知识教育、封建伦理道德思想观念的训冶溶为一体。《三字经》宣扬封建宗法思想、道德观念,以及“读书做官”的教育思想,是十分突出的。元、明时,《三字经》还译为蒙文和满文。元明以后,陆续出现过各种增改新编本,但均未久传。民国初年,有增补过的1152字、1236字的《三字经》,1928年还有章太炎的《重订三字经》,1596字。

☚ 乐记   百家姓 ☛

三字经

传为南宋王应麟(一说为区适之)编撰。明、清学者曾陆续增补。1928年,章太炎重订。古代蒙学教材之一。其主要内容是宣扬儒家正统伦理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主张“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既肯定先天就有善性,又强调后天“习”的重要。宣扬封建的三纲五常,要求在人伦关系中做到“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注重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认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并用高官厚禄、光宗耀祖思想诱导儿童刻苦学习。其思想既有不少可取之处,也有许多应予批判的方面。因内容通俗易懂,又全用三言韵文写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故而历来都是家喻户晓的儿童基本启蒙读物。其相传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史所罕见的。

《三字经》

启蒙教育课本。据传为南宋王应麟撰写。共1卷,1248字,约分5部分:教学之要,幼学之序,读书次第,勤学典范,为学效果。三字一句,押韵,便于幼童诵读,为宋代以后主要蒙学教材,直到清末民初。

三字经

177 三字经

宋明清学馆使用启蒙读本。传宋王应麟编著,一说宋末区适子撰,明清学者陆续予以补充。今本经近人章炳麟重订。本书采韵语形式,三字为句,排列整齐,便于朗读和背诵。其内容包罗甚广,在伦理道德方面,以儒家为宗旨,宣扬 “人之初,性本善” 的 “性善论”,“苟不教,性乃迁”的道德教化论,把三纲五常作为立身修德的根本准则,把显宗扬名、荣宗耀祖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把刻苦求学、追求功名、学而优则仕作为人生奋斗的途径。本书在社会流传甚广,有多种刊本行世。

☚ 朱子语类   性理大全 ☛
三字经

《三字经》sonzijing

中国古代蒙学课本。相传为宋王应麟所编(一说宋末区适子撰),经明、清陆续补充,至清初的本子为1140字。1928年,章炳麟重订。全书三字一韵,便于记诵。书以论述教育的重要性开首:“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其次说明学习的内容:“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然后“知某数,识某文”,也说明要学习历史和日用知识。再次说明学习应有的态度:“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要知道“古圣贤,尚勤学。”最后说明学习的目的:“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三字经》把识字、历史知识、封建伦理训诫融为一体,并以三言韵语的形式,句法灵活,语言通俗,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蒙学课本。章炳麟在《重订三字经题辞》中说《三字经》“先举方名事类,次及经史诸子……观其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以较梁人所辑《千字文》,虽字有重复,辞无藻采,其启人知识过之”。该书流传久远,至清末民初,私塾以至学校中仍然沿用;流传广泛,曾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如《蒙汉三字经》、《满汉三字经》等。元、明以后也曾出现过各种增改新编的《三字经》,但皆未长久、广泛流传。

☚ 百家姓   书言故事 ☛
三字经

三字经

古代蒙学课本。相传为宋代王应麟编撰。一卷。今通行本有1248字,内容分五部分: 教学要旨、幼学之序、读书次第、勤学典范、为学效果。三字一句,押韵易诵。因宋代宫廷小学教育发达,时用作启蒙课本。宋后历朝,亦用作宫廷小学教材。清代有满汉对照本和蒙汉对照本。清代还有《三字经注图》,尚兆志绘注,每言一事或一物,均采插图注释,并用简要文字说明。此外还有明赵南星 《三字经注》,王相 《三字经训诂》,蕉轩氏 《广三字经》等流传于世。

☚ 百家姓   养正图解 ☛
三字经

《三字经》Sanzi jing

古代启蒙语文教材,相传为宋代学者王应麟编纂。今天所见清初刻本为1 140个字,后来较为通行的本子为1 248个字,全用整齐的三言韵语, 便于儿童朗读背诵。内容大致分为五个部分:首先说“教”和 “学”的重要性,其次灌输封建伦常的一些基本原理;再次为介绍数目、四时、五行、六谷、六畜等基本名物;又次叙述中国历史发展、朝代沿革的概貌;最后讲述了许多历史上发愤勤学的故事,勉励儿童努力学习,作有用的人。其中虽有不少“学而优则仕”、“显亲扬名”的封建道德观念,但也有相当的鼓励儿童上进的作用。《三字经》的语言十分通俗,句式也富于变化, 有三言成句、六言成句以及十二言成句的,显得灵活活泼,做教材使用不觉枯燥。它的流行也很广远, 成为封建时代中后期最重要的儿童启蒙教材之一,并且也有满汉对照与蒙汉对照的版本,供兄弟民族的儿童学习汉字使用。

☚ 百家姓   文字蒙求 ☛

三字经

《三字经》Sanzijing

中国旧时通用的蒙学课本之一。相传为宋朝王应麟撰,一说是南宋区适子撰,后明、清人又陆续增补,至清初,全书已达1 140字。1928年,章炳麟在当时流行本之基础上,加以增删,成为现在的本子。全书用三字一句的韵文写成,便于朗读和背诵。故名三字经。全书内容包罗甚广,亦涉及伦理道德方面,宣扬封建礼教,讲解社会历史,鼓励人们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扬名后世。它从论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依次叙述三纲五常十义、五谷六畜七情, 四书六经子书,历史朝代史事,最后用历史上奋发勤学、“显亲扬名”的事例结束。此书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开篇为“人之初,性本善。”但不加教育就会背离善性。“苟不教、性乃迁。”它还强调父母、师长要尽教育之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它用历史上那些刻苦攻读功名成就的例子,鼓励人们读书上进,求得功名利禄,将来好跻身仕途,荣宗耀祖。全书内容贯穿着儒家道德思想,把识字、历史知识、封建伦理训诫溶为一书,此书在学馆中被广泛使用,民间也广为流传。元代、清代将其译为蒙文、满文, 供蒙满儿童学习。

☚ 小学   弟子规 ☛

三字经

中国旧时流行的蒙学课本之一。相传宋代王应麟著。明清学者陆续补充。

三字经san zi jing

Three-Character Textbook

三字经san zi jing

Three-Character Textbook


《三字经》san zi jing

Trimetrical Classic (ancient Chinese primer)

三字经

the Three Character Classic—written in the 13th century attributed to Wang Yinglin(王应麟1223—96)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is a distillation of the essentials of Confucian thought expressed in a way suitable for teaching young children. It served as a child’s first bit of formal education at home.It is written in couplets of three characters (syllables)for easy memorization. One might call it a Confucian catechis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