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妇官秩
三国时期的曹魏制定的妇官等级。《资治通鉴·魏纪·明帝青龙三年 (公元235年)》: “帝耽于内宠,妇官秩石拟百官之数。” 胡三省注: “西汉妇官14等,秩石视内外百官之数。魏武建国,始命王后其下5等,曰夫人、昭仪、倢伃、容华、美人。文帝增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明帝增淑妃、昭华、修仪,除顺成官。太和中,始复命夫人,登其位于淑妃之上。自夫人以下,爵凡12等,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 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 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 昭仪比县侯; 昭华比乡侯;修容比亭侯; 修仪比关内侯; 倢伃视中二千石; 容华视真二千石; 美人视比二千石; 良人视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