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玛纳斯县
玛纳斯县是新疆历史悠久,设治早的县之一。因玛纳斯河而得名。西汉属乌贪訾离国、乌孙国地,隋为西突厥铁勒部,唐为庭州西海县,宋、元属回鹘五城,明属瓦刺地,清初为准噶尔部游牧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式建县,名绥来,隶于迪化直隶州。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改名玛纳斯县,1958年划归昌吉回族自治州。总面积9 980.27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地玛纳斯镇,距昌吉市90公里,东距乌鲁木齐市126公里。
辖10个乡、2个镇、3个国有农牧场、147个行政村。辖区内有新疆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玛纳斯电厂等自治区属大中型企业和兵团农六师、农八师所属的5个团场。1995年末全县总人口15.33万人,有汉、回、维吾尔、哈萨克等2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71万人,占总人口的17.7%;农村人口10.95万人,占总人口的71.4%;农村劳动力4万人。
全县有可耕地面积6.72万公顷,已耕种面积4万公顷,农村人均耕地7.5亩;有草场59.25万公顷;林地12.78万公顷,木材蓄积量284.8万立方米;养殖水面411公顷。有源于天山冰川的玛纳斯河、塔西河两条河流从南到北流经全境,年径流量14.9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30万千瓦。地下水可开采量3.07亿立方米。南部天山有冰川907条,总面积656.26平方公里,冰川储量375亿立方米,是天山第二大冰川区。
玛纳斯县因盛产碧玉史称“金玉之乡”,已探明碧玉储量1 000吨。其他主要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煤20亿吨,黄铁矿33万吨,石灰石20万吨。
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猞猁、鹿、棕熊、雪豹、雪鸡等75种。野生药用植物主要有贝母、甘草、黄芪、党参、雪莲等280多种。
玛纳斯县是新疆经济较发达县之一。80年代末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新疆率先突破千元,至今仍居全疆之首位。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6.17亿元,工业总产值5.3亿元,农业总产值3.2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4亿元,乡镇企业总收入4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 018元。
玛纳斯县是闻名新疆的粮棉油糖肉瓜果综合农业区,首批商品粮基地县,1994年进入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排名第57位。畜牧业曾获“全国飞播牧草先进县”称号,林业评为“全国无森林火灾县”。1995年粮食播种面积1.53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46万公顷。粮食总产9.62万吨,平均亩产420.5公斤,人均粮食产量777.9公斤;棉花播种面积1.93万公顷,总产2.48万吨,平均亩产85.6公斤,人均棉花产量200.8公斤;甜菜总产2.77万吨,平均亩产3.35吨,人均甜菜产量223.7公斤。牲畜存栏32.36万头,产肉5 100吨。
工业有棉纺、建材、造纸、食品、酿造、番茄加工等30多个行业,生产100多个品种。1995年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1.9%。
已建成水库11座,库容4 020万立方米,灌溉渠道2 180公里,其中防渗渠道1 256公里,机电井341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06万公顷,被评为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有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3.35万千瓦,农业主要作业项目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是新疆“农机化十佳县”之一。受自治区大电网辐射,城乡电力充足。县境位于北疆交通要冲,有312国道等4条干线公路和兰新铁路西段横贯全境,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城乡邮政通讯网点健全,拥有程控电话6 000门。
玛纳斯县为新疆文化教育发达县之一,是新疆扫除文盲先进县、基础教育先进县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1994年被评为全国边境文化长廊建设先进单位。还是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