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事sān shì指三公。包佶《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九宵偏眷顾,三事早提携。张叔良《长至日上公献寿》:九重初启钥,三事正称觞。 三事指三公。《後漢書》崔篆《慰志賦》:“嗟三事之我負兮,乃迫余以天威。”注:“三事謂三公也,負謂太保甄豐舉也。” 三事 三事辅佐天子的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惟兹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孔安国《传》:“师,天子所师法;傅,傅相天子; 保,保安天子于德义者。此惟三公之任,佐王论道,以经纬国事,和理阴阳,言有德乃堪之。”孔颖达《正义》:“三公俱是教道天子,辅相天子,缘其事而为之名三公,皆当运致天子使归于德义。” 《礼记·文王世子》: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而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 《小雅·雨无正》二章: “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郑《笺》: “王流在外,三公及诸侯随王而行者,皆无君臣之礼,不肯晨夜朝暮省王也。”《大雅·常武》二章:“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 三后 三洲 ☛ 三事指三公。《诗经·小雅·雨无正》:“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郑玄笺:“王流在外,三公及诸侯随王而行者,皆无君臣之礼,不肯晨夜朝暮而省王也。”孔颖达疏:“王肃以三事为三公,大夫谓其属。”《汉书·韦贤传》:“天子我监,登我三事。”颜师古注:“三事,三公之位,谓丞相也。”唐卢照邻《幽忧子集》三《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蹇蹇三事,师师百寮。” 三事sān shì旧时锡匠行谓蜡台和香炉。《切口·锡匠》:“三事: 烛台与香炉也。” 三事 三事三件事。内容随文而异。《尚书·大禹谟》:“六府三事允治。”《文选》李周翰《注》:“三事,正德、利用、厚生也。正德以率下,利用以阜财,厚生以养人。”左思《魏都赋》:“其府寺则位副三事,官逾六卿。”——府、寺辅佐皇帝正德、利用、厚生三件事,官职超过周代六卿。 ☚ 三十六宫 三市 ☛ 三事sānshì也作“三字”。三件小佩饰。以金制成者称“金三事”,以银制成者称“银三事”。常见者有剔牙杖(亦称挑牙)、耳挖子及镊子等,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兼作佩饰。一般将三物穿组在一起,或拴结于腰间,或悬挂于衣襟。《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回:“狄希陈在袖中捏那孙兰姬撩来的物件,里边又有软的,又有硬的,猜不着是什么东西;回到下处背静处所,取出来看,外面是一个月白绉纱汗巾,也是一副金三事挑牙。”《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因见春梅伶变,知是西门庆用过的丫鬟,与了他一付金三事儿。”又第十九回:“妇人一面摘下 三事 三事分别主管国家三方面事务官员的别称。《辞海》:“三事: 官名。即三事大夫。西周设置。指常伯、常任、准人。常伯是管民事的地方官,也称牧。常任掌管选择人员充任官吏,也称任人。准人掌管司法,也称准夫。一说三事指司徒、司马、司空。” ☚ 三能 三辅 ☛ 三事sān shì三事即三公。《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三事大夫,莫肯夙夜。"注:"三事,三公也。" 三事官名。即“三事大夫”。西周设置。指常伯、常任、准人。常伯也称牧,管理臣民。常任也称任人,任免官吏、掌管政务。准人也称准夫,执掌司法。一说三事即“三公”,指司徒、司马、司空。分别掌管土地、人口、军事及百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