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根腐病pseudoginseng root rot由镰孢霉引起,为害三七根,导致植株枯萎的一种真菌病害。中国云南、广西、广东、浙江等新老产区普遍发生,为害严重,发病率高达60%~70%,是毁灭性病害。一年生至三四年生三七都能被害。典型症状是地上部叶片黄变,生长势差,发病初期中午温度高时叶梢下垂,早晚可恢复。挖出病株,可见根部主侧根和须根变黄褐色,以主根为多,根茎羊肠头处开始腐烂。若一侧发生根腐,地上部有时出现相应的一边叶片变黄,剖开病根,沿维管束组织变黄褐色,后期病根全部呈黑褐色或灰白色腐烂,俗称“鸡屎烂”。 病原物主要为茄类镰孢[Fusarium solani(Mart.) Sace.],其次为尖孢镰孢(F.oxysporumSchlecht.)串珠镰孢(E.moniliforme Scheld.)中间变种等,属半知菌,瘤座孢目。 根腐病发生与土壤管理差、三七长势弱,机械伤和虫伤等因素有关。轮作年限短、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耕作粗放,栽苗伤根,偏施化肥,冬春干旱未浇水或蚯蚓、线虫等地下害虫为害导致根系发育不良,产生伤口,容易发病。3月出苗期开始发病,6月至9月高温多雨时进入病害高峰期,4月至5月和10月至12月气温偏低、干旱、病害发生少。菌丝体、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残体上越冬。通过菌土转移(灌溉水流、土壤耕作等)或带病种苗传播。混有病残体未腐熟的肥料也能传病。病菌通过根部伤口或从根茎自然裂口侵入,尤其线虫造成的伤口是主要的侵入途径。云南产区有一种茎线虫[Ditylenchus sp.]为害,加剧根腐病的发生。 三七根腐病以综合防治为主。常采用: ❶精选无病健壮种苗栽植。 ❷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无病生荒红壤土建园。 ❸实行5年以上轮作制,一般三七连栽不宜超过3年。 ❹移栽时避免伤根,注意灌排,合理施肥,防治地下害虫,越冬做好防寒保湿和清洁田园等工作。 ❺出苗前后和生长期用代森铵、退菌特1:1:500混合液浇灌,防止和减轻病害。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撒施石灰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