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气象科研与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期,气象技术人员十分缺乏。1958年河北省气象学校在保定成立,为河北培养了一批气象技术人才。之后,全国性大专院校的气象学科也为河北培养了大批气象专业人才。到1996年,河北省气象部门已有科技干部2 249人,占全体职工总数的87%。科技队伍的知识结构也相应提高,研究生12人,本科生327人,大专生565人,中专生928人。大专以上学历职工占职工总数的35%,中专以上学历职工占职工总数的71%。
1960年,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成立,下设天气、气候、海洋、农业气象、云雾物理等5个研究室。气象科研工作在旱、涝、暴雨、连阴雨、冰雹、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研究,以及气候分析、农业气候资源开发、雷达气象、气象通讯、测试仪器研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此外还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气象卫星遥感、计算机技术应用、大气污染、科技情报等新的科研,气象科研在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可喜成就。至1997年,共获司局级以上科技奖励204项,全国科学大会奖项4项,科技成果在气象业务和经济建设中的应用率达85%以上,对推动气象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际合作与交流开拓了新局面。河北省气象局先后开展了与加拿大联合科研攻关,赴意大利参加世界气象组织举办的学术会议,参加以色列气象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外宾来河北省考察气象工作,扩大了河北省气象工作的国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