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袭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喪服 > 襲衣 襲衣 xíyī 裝斂死者的衣服之一。古代喪禮爲死者裝斂分三次:沐浴後加明衣裳及襲衣,次日加小斂衣,又次日加大斂衣,唯明衣裳及襲衣穿於屍身,小斂、大斂之衣僅包裹捆束。襲衣之數,以死者爵位高低爲多寡。《儀禮·士喪禮》:“商祝掩瑱,設幎目;乃屨,綦結于跗,連絇;乃襲三稱,明衣不在筭。”胡培翬正義:“三稱,爵弁服、皮弁服、褖衣也。襲之則先褖衣而後爵弁服,先其裏也。衣裳具謂之稱。”《禮記·雜記上》:“子羔之襲也,繭衣裳與税衣、纁袡爲一,素端一,皮弁一,爵弁一,玄冕一。……公襲:卷衣一,玄端一,朝服一,素積一,纁裳一,爵弁二,玄冕一,襃衣一,朱緑帶,申加大帶於上。”鄭玄注:“士襲三稱,子羔襲五稱,今公襲九稱,則尊卑襲數不同矣。諸侯七稱,天子十二稱與?”《舊唐書·禮樂志十》:“乃襲,襲衣三稱。”宋·高承《事物紀原·含襚》:“衣衾稱襲衣之數。”清·萬斯大《儀禮商》卷二:“古人死者惟襲衣親身,服如生時,而左衽爲異,小斂、大斂,則取衣包裹,橐以質殺,惟取結束堅牢,形體方正。所以然者,生人日服之衣,多不過襲衣之數,而《喪大記》所載小斂衣十九稱,大斂君衣百稱,大夫五十稱,士三十稱,爲數既多,不能盡服於身,不得不包之以爲固,如是而入於棺,尸乃安而不摇……後世送死之衣,止有古人襲衣之數,故止有襲,而大小斂之禮亡,間有行之,且笑其迂,而訾爲公文一角也。” 各种状况的衣 各种状况的衣下身穿的衣或裙:下裳 衣裙 ☚ 皮衣 各色的衣 ☛ 上衣 上衣衣 上服 震越 ☚ 外衣 各种人的衣 ☛ 袭衣xíyī❶死者穿的成套的尸衣。按唐《开元礼》、宋《文公家礼》为死者加袭,先用桌子一张,陈列袭衣、单衣、幅巾、掩帛、充耳、瞑目帛、鞋履、深衣大带、勒帛、裹肚、袍袄汗衫裤袜等,此类衣物,越多越显荣贵。但用时不必全用完。袭时设尸床,加荐席枕褥,移尸其上,换上新衣。穿衣时,左衽不结纽扣,并以方尺二寸幎目帛覆面,以白丝絮塞耳,以长尺二寸宽五寸帛裹手,着大带鞋履等。袭毕,以大被覆盖,移尸于正堂,乃设奠。《礼记·士丧礼》“子羔之袭也”唐孔颖达疏:“此明大夫死者袭衣称数也。”《旧唐书·礼乐志十》:“乃袭,袭衣三称。”《通典·礼志四十四》:“执服者陈袭衣十二称,实以箱篚,承以席。”宋高承《事物纪原·含襚》:“衣衾称袭衣之数。”清万斯大《仪礼商》卷二:“古人死者惟袭衣亲身,服如生时,而左衽为异,小敛、大敛,则取衣包裹,橐以质杀,惟取结束坚牢,形体方正。”清夏炘《学礼管释·释士丧礼褖衣》:“男子殊衣裳为之,谓之玄端。惟既死之袭衣,连衣裳为之,谓之褖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