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南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南县

三、南县

南县位于湖南北隅, 洞庭湖平原中部。全县总面积1 075平方公里, 实有耕地55.3千公顷, 水域29.1千公顷, 占全县版图总面积的27%。辖20个乡镇,392个行政村, 总人口65.86万, 其中农业人口52.98万。境内土地肥沃, 湖塘密布, 素以 “鱼米之乡” 而闻名遐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南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八五” 期间, 南县农业逐步实现了四大跨越: 即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市场农业的跨越; 由单一型农业向配套组装型农业的跨越; 由温饱型农业向小康型农业的跨越; 由常规型农业向科技型农业的跨越。南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0多万吨, 是全国人均售粮最多的百强县之一; 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2万多吨; 提供水产品2.4万吨; 油料、蜂蜜、水禽及蛋品的产量排名也在全省十强之列。南县还是全国的科技兴渔大县、造林绿化百佳县。1995年, 全县农业总产值7.8亿元 (按1990年不变价), 比1978年增长8倍; 粮食总产31.7万吨, 增加2.3万吨; 皮棉总产1.5万吨, 增加1.2万吨; 油菜籽总产2.4万吨, 增长7倍; 生猪出栏40.2万头, 翻了两番; 水产品总量2.1万吨, 增加1.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 630元, 增加1 461元。
水利是农业的基础, 处在洪水走廊的南县人民最懂得水的利弊。“八五”期间, 全县掀起了大兴水利的热潮, 累计投工5亿个, 投资1.42亿元, 完成土石方4.1亿立方米。全县338公里一线防洪大堤比1978年普遍加高2~3米。在蓄洪区建安全楼1 142栋23.6万平方米, 建安全台10.2万平方米, 可以临时安置12.5万人。全县投资1 515.2万元, 新增排灌机埠8处11台1 035千瓦, 增容电排20处32台14 256千瓦,大大改善了水利排灌条件。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98%,旱涝保收面积达91%。全县农村已基本形成 “排灌科学化, 田土规格化,作物成片化, 渠道林带化, 居住条理化”的高标准园田。
农电事业的发展, 在农作物旱涝保收中功不可没。改革开放以来, 兴建了明山头220千伏和茅草街110千伏输变电站, 电线杆程1 000余公里, 实现了村村通电, 农户通电率达99%。
南县农业机械发展迅速, 农业机械化程度达72%, 全县农用机械总动力达37.2万千瓦, 机耕面积占水田总面积的94%, 小型联合收割收、化肥深施器等一大批新机械的运用, 使广大农村出现了 “耕田不用牛, 水随人意流, 脱粒有机械, 运输手拖头”的新景象。
交通、邮电事业的发展, 使 “天涯若比邻” 成为现实。全县交通已形成以公路为主体, 水陆兼备, 干支相联的水陆交通网络, 已建成公路17条, 总里程236.4公里, 其中省、县、乡三级公路69.67公里,占29.47%。全县共有邮电所192处, 农村电话用户9 831户, 实现乡乡通程控。
科技兴农成绩斐然。全县从事农业科技的专业人员达1 300余人, 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的300余人。全县 “四级三户” 科普网络不断健全, 共培养农业“三户”9 265户, 其中科技示范户5 210户。全县共有19个农业技术开发项目获国家级和省级嘉奖, 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南县林业科研成果 “ABT生根粉系列研究及推广” 获国家特等奖。先后有墨西哥、菲律宾、日本、美国、加拿大和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的专家前来南县参观考察。南县科技兴农的作法与经验在全省推广。进入90年代, 全县良种覆盖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农业增产增收中, 科技贡献率达45%。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技推广部门的投入, 先后筹资2 000多万元, 相继建起了县农技推广中心, 农科大厦、棉花测报中心等, 19个乡镇农技站全部盖起了新办公楼和住宿楼。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在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全县农村转移到乡镇企业、服务业、建筑业、商业和其他方面的劳动力达9万多人,占全县农村劳力的30%。南下 “打工族” 达3万之多, 每年农村劳务输出的收入在1亿元以上。二、三产业逐步成为全县经济支柱, 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达15万人, 二、三产业的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1%, 基本形成了加工、服务、运输等支柱产业和新型联合体。
南县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资源特色, 对农业内部种植结构和产品结构进行合理调整, 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重由1978年的3:1调整为1:1, 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2.67万公顷, 棉花面积1.87万公顷, 苎麻0.33万公顷, 其他高效小宗经济作物0.47万公顷左右。农产品突出名、特、优。优质稻面积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40%左右; 棉花逐步推广湘杂棉; 全县种植 “湘苎三号”0.27万公顷, 是湖南 “益鑫泰”集团的重要原料基地。水产养殖迈大步。10多年来,全县放养水面由0.33万公顷增加到0.67万公顷, 精养面积由0.08万公顷增加到0.27万公顷, 公顷产由2 250千克增加到6 750千克以上。狠抓了特种水产,增加了市场畅销品种。全县形成三大特种水产生产模式, 即 “精养塘套养名贵鱼生产模式; 大湖放养河蟹生产模式; 五分鱼池奔小康生产模式”。南县被评为全省渔业生产先进县。畜牧业发展较快, 在大力发展瘦肉型猪生产的同时, 狠抓了节粮型草食性畜禽的发展, 在沿河、沿湖、沿堤地区, 建立以草食性为主的畜牧生产基地, 加快生产发展。1995年, 全县牛羊饲养量达1.6万多头, 比1978年增加1倍多。
生态农业进展加快。林业是生态屏障。10多年来, 南县每年春季掀起植树造林高潮, 将工程造林与绿化造林结合起来, 加快了绿化进程。全县10千公顷宜林地带已全面绿化, 建设了以农田防护林为主的林业体系, 全县有2 170个农田防护林网络, 80%以上的农田受到保护。
南县人均耕地面积少, 为了充分挖掘土地潜力,一方面改革耕作制度, 提高复种指数; 另一方面发展庭院生态经济。“七五” 期间, 南县被列为全国12个农村能源综合试点县之一, 摸索了以沼气为纽带, 以庭院为依托, 以畜牧为动力, 以十个一为内容的庭院生态建设 (一个沼气池、一口省柴灶、一栏猪、一塘鱼、一笼鸡、一园小菜、一架葡萄、一口水井、一个小作坊、一栋小楼房), 取得了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1987年10月, 全国沼气综合利用现场会议在南县召开, 有22个省、市5 000多人次来南县参观学习。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 严格加强了土地管理,杜绝了滥用耕地现象, 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

☚ 二、湘潭县   四、湘阴县 ☛
0001416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