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市场建设,建立流通体系
为了适应农村大规模商品经济的发展,1980年以后,逐步恢复和开放城乡农副产品市场。10多年来,两翼共集资6亿多元,用于市场建设,至1992年,共建农副产品市场2 000多个,其中专业批发市场180多个,基本上覆盖了所有乡镇。影响较大、闻名全省的有: 湛江、茂名北运菜批发市场,高州香蕉批发市场,汕头柑桔贸易市场。
在农产品放开经营,产品销售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两翼积极组织农民参与流通,大批农民走南闯北跑供销。与此同时,多形式、多功能的服务组织应运而生,帮助农民解决了果蔬购销问题。例如: 阳江市乡村有农经服务站114个,共300人;农副产品购销站388个(属集体办的65个,联合体办的145个,个体办的178个),共1 939人,比1978年分别增加318个和1 756人。西翼北运菜主要依靠农民参与流通解决,每0.7亩北运菜,就有一人搞推销,每年有60多万人从事推销工作。茂名市化州县同庆镇农民柯华土成立蔬菜北运公司,他在1980年联合27户农民,率先办起一个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合作的产销联合体,把分散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共同发展生产。到1990年该联合体已发展成218股,800多人,在全国18个省、市的28个大中城市建立了蔬菜销售网络,年运销蔬菜3. 75万吨。在东翼每年柑的销售量的40%,香蕉销售量的85%,由联合体和个体户购销。农民参与流通,既拓展了就业门路,又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