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农村的“四清”运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农村的“四清”运动 三、农村的“四清”运动1962年中共中央召开了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强调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条战线都开展了政治思想斗争,反对和平演变,防止所谓“资本主义复辟”。广东省委根据中央部署,从1962年10月到1966年6月,开展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来简称“四清”运动,初期“四清”内容是清理工分、财务、帐目、仓库,后期改为清政治、经济、思想、组织。开始广东各地农村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内容主要是正确分析形势,进行形势、前途和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解决人民公社存在的问题。以后,省委在总结各地做法基础上,根据中央在农村普遍开展一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精神,于1963年3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并在台山县的大江、开平县的月山、南海的大沥、顺德县的勒流、中山的横栏、小榄等16个公社进行运动的试点工作。1963年5月以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容不断升级。中央提出“四清”运动要重新组织阶级队伍,开展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打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的猖狂进攻;提出全国基层有三分之一的领导权不在我们手里,要彻底追查“四不清”干部在上面的根子,运动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省委按照中央的部署,把开展“四清”运动试点单位,由原来的16个公社扩大到120个公社。1964年8月全省开展第一批运动重点县有中山、花县等8个,共105个公社,抽调干部10万名,组成县“四清”总团、公社“四清”分团、大队“四清”工作队,由省、地、县委第 一书记带队下乡搞运动。工作队进村工作前,经过集训进行“三查”,查家庭出身、阶级立场、思想作风。这批运动完全是按照“桃园经验”进行的,把斗争矛头指向基层干部。省委在1964年11月向中央作的“四清”工作报告中认为,农村大量干部正在和平演变之中,“领导权不在我们手里不是有没有1/3的问题,而是止不止1/3的问题”。并把全省农村“革命化旗帜”——中山县沙溪公社圣狮大队和多次受省表彰的阳江县海陵、闸坡、岗列等经济建设成绩显著的公社说成问题很严重。这8个运动重点县到1965年7月基本结束,省委决定从下半年到1967年三年内,分三批将全省农村的“四清”运动搞完。1965年下半年全省铺开了32个县、市,再从地方抽调4万名干部,从军队抽调2万名干部组成总数达13万名干部的“四清”工作队,在8月进村开展工作,运动一直搞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展开,“四清”工作队奉命于6月陆续撤出才结束。 ☚ (三)加强生产队经营管理 四、十年动乱中的人民公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