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电网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 陕西省没有一条35千伏输电线路, 更谈不上农村电网。
“一五”、“二五” 和三年调整时期, 陕西省加强了农村电网建设, 共修建110千伏输电线路479公里, 35千伏输电线路727公里, 开始向关中农村送电, 变压器总容量达42万千伏安。
“三五”、“四五” 和 “五五” 初期, 陕西电网建设得到较快发展。1972年建成眉县汤峪变电站至甘肃刘家峡水电站33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计435公里。同时, 还建成220千伏输电线路595公里,110千伏输电线路2 600多公里, 35千伏输电线路2 300多公里, 开始向陕南、陕北的部分县、乡、村送电。
1979年以来, 陕西农村电网建设以更大的规模和更高的速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到1997年底, 全省已建成以330千伏超高压电网为主网架的33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10.5千伏和6.3千伏的六级电网。现已建成330千伏变电站9座,变压器总容量360万千伏安, 送电线路21条, 1 856公里; 220千伏变电站6座, 变压器容量84万千伏安, 送电线路11条, 923公里; 110千伏变电站199座,变压器容量723万千伏安, 送电线路264条,5 700多公里; 建设35千伏和10.5千伏、6.3千伏等农村输电线路1万多公里, 建设低压输电线路2.4万公里。这对全省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使广大农村的排灌、供水、加工、乡镇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等用上了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