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业发展“八五”计划和10年
规划毕节地区虽然贫困落后,农业生产水平低,但发展潜力是很大的。不仅林业、畜牧业、工业、乡镇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就是粮食生产也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中共毕节地委、行署在认真总结“七五”期间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八五”计划和10年规划。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和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把农业发展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生态建设、基本农田建设和推广农业适用技术作为本地区农业发展的三块基石来抓,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开发“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1)每年完成坡改梯1. 33万公顷以上,改造中低产田土1. 33万—2. 00万公顷,“八五”期间建成稳产高产、旱涝保收的基本田土6.67万公顷;到本世纪末,新建基本田土13. 33万—16. 67万公顷,加上现有的6.67万公顷基本田土,使全区人均占有基本田土面积达到半亩以上。
(2)每年完成荒山造林2. 67万—3. 33万公顷,封山育林1万—1. 33万公顷,退耕还林、林粮间作0. 67万—1.00万公顷,到本世纪末的10年时间,基本绿化毕节地区。森林面积达到56. 23万公顷,新增森林面积26.67万公顷。其中,荒山造林确保成林20万公顷,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林粮间作确保成林6.67万公顷。大力兴办以发展“四园三场”为重点的绿色工程,每个乡(镇)至少要建成一园一场,有条件的村要建成一园或一场;“八五”期间,建成0. 67万公顷优质绿茶基地、1. 33万公顷速生用材林基地、3 333. 33公顷苹果、柑桔基地、2 866.67公顷桑蚕基地。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0%左右,林灌覆盖率提高到30%左右。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 000平方公里。
(3)在粮、烟、油生产上大力推广“2、3、4、5、6”组装配套的农业适用技术。其中的“2、3、4”部分,统指烤烟的抓法,“2”即肥料、小水窖两项配套;“3”指烤烟“三化种植”(区域化、规范化、良种化);“4”指烤烟“四无管理”(上无花、中无芽、下无草、叶无虫);“5”指稻田5项技术措施(杂交良种、半旱式栽培、油菜绿肥下田、两段育秧或薄膜育秧、湿润秧田);“6”指旱地6项技术措施(杂交良种、地膜覆盖、种植绿肥、玉米育苗移栽、横坡聚垄、分带轮作)。1993年全区覆盖面达到70%左右,1995年达到80%以上,实现普及。在农业的资金、物资、技术的投入上,实行三个倾斜,即向科技兴农倾斜,向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倾斜,向培训农民技术骨干倾斜。
(4)加强畜牧业生产体系建设,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毕节地区畜牧业生产今后在4个方面狠下功夫:
❶加快人工草场建设的步伐,建立饲养生产加工体系;
❷搞好良种选、育、引、繁,建立良种体系;
❸畜牧兽医机构向乡村延伸,建立疾病防疫体系;
❹发展畜产品加工、储运企业,提高商品率、建立流通体系。从而,保证畜牧业产值和产品总量每年以3%—5%的速度递增。
(5)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建立农村新的支柱产业。按照“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本着“资源为主、小型为主、效益为主”的原则,坚持“五个轮子一起转”。对部分至今没有集体企业的乡,通过国家扶持,集体筹集资金,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等措施,新办一二个项目,消除“空白点”。在乡镇企业发展方向和项目选择上,继续抓好白锌系列生产,煤炭、铁矿、大理石等矿产资源开发和发展建筑建材业、运输业;同时,重点兴办以养殖业为基础的加工业,发展为种、养、加服务的行业,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和深度开发。特别是洋芋的综合加工利用,中幼林抚育间发小径材及其他林产品的加工利用,苹果、黄梨等水果的包装、贮运,畜禽产品系列开发等方面潜力很大,要有新的突破。
(6) 切实抓好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在全区范围内对计划生育工作实行集团承包,大力推广金沙县桃园乡把计划生育与土地使用制度建设、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有机融为一体的经验,激发农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内在活力,把人口自然增长率严格控制在14‰以下。
通过以上措施,到1995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323 000万元,比1990年增长31.14%,年平均递增率5.6%;到2000年达到398 000万元,比1995年增长23.22%,比1990年增长61.93%,10年递增率4.94%。粮食总产量,1995年达到140万吨,比1990年增长29.28%,年递增率5.27%;到2000年达到175万吨,比1995年增长25%,比1990年增长61.6%,10年递增率4.92%。乡镇企业产值到1995年达到188 000万元,比1990年增长59.6%,年递增率9.8%,到2000年达到282 000万元, 比1995年增长50%,比1990年增长1.39倍,10年递增率9.12%。农民人均纯收入到1995年达到360元, 比1990年增长24.14%, 到2000年, 达到500元, 比1995年增长38.89%, 比1990年增长72.41%; 农业人均粮食占有量到1995年达到230公斤, 比1990年增长19.17%, 到2000年达到260公斤, 比1995年增长13.04%, 比1990年增长34. 72%。到1995年, 新解决21万贫困农户,100万贫困农业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脱贫目标;到2000年再解决10.5万贫困农户、50万贫困农业人口的温饱问题,考虑到脱贫又返贫的现象,贫困农户和贫困人口占总农户和总农业人口的比例在10%左右,开始向小康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