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1996年浙江高职考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1996年浙江高职考题

 [题目]
 阅读题(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地球到底变暖还是变冷


 (甲)科学家们争论不休。大多数人认为地球正在变(a),但也有不少科学家用许多事实证明地球正在变(b)。他们认为,目前地球在朝低温化、湿润化方向发展,温暖化的观点不过是对未知的自然人为的理解。
 美国一些科学家认为,“变暖说”的观点是以气象观测站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的,而气象观测站的数据97.5%是在城市或城市周围取得的,不难看出,在城市周围才存在人为的升温,所以“变暖说”缺乏有力的事实。
 美国航天局通过温度测量证明,地球平均温度从1979年到1988年没有上升,甚至在下降。他们发现,虽然北半球温度在这10年中稍有增高,但南半球温度却在降低。总的来说地球是在变冷。
 同样美国农业部多年来跟踪研究,也发现地球是在降温的。他们对1200个以上气象观测站的数据作了详细的分析,从1920年以来,温度有所(c)只是大城市,而另900多个气象观测站的资料显示,那里的温度是(d)的。
 我国的气候专家也认为,我国近百年的气候变化总的来说是下降的。他们指出40年代是暖期,平均气温比历史上高0.5到1.0度,而70年代又降到一个新的最低点,目前仍处于低谷。上海10年的平均气温,20—40年代为12度,而80年代却为11.3度。
 (乙)地球“变冷说”与地球自转长时间的偏差有关,它会引起气流与洋流的变异。另外,地球自转的加速会导致大陆积雪的不规则变动,这些都可能引起气候趋冷。有些科学家预言,地球气候将于21世纪进入“小冰期”,也就是寒冷期。
 变冷说与气候变迁有关。在古气候的变迁历史上,往往是一段寒冷的气候之后出现转暖的趋势,或者在温暖气候之后出现寒冷。例如我国在公元7~8世纪,梅树和橘树曾在西安一带种植过,(丙)而到15世纪末到17世纪我国曾出现过严寒季节。有人认为因此现在的气候处于上次严寒后的温暖时期,而这种温暖又将被新的严寒所代替。
 变冷说与“阳伞效应”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火山爆发的次数已由平均每年16—18次增加到37—40次,而从1880年—1970年北半球人为烟尘已增加了3倍,到2000年,北半球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含量将比1970年增长24%,这些悬浮在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犹如地球的遮阳伞,它能反射和吸收太阳的辐射,引起地面温度下降。

 1.文中(a)(b)(c)(d)处依次应填的词语是( )
 A.冷 暖 上升 下降
 B.暖 冷 上升 下降
 C.冷 暖 下降 上升
 D.暖 冷 下降 上升
 2.“变冷说”是依据哪些事实?选出说法错误的项( )
 A.1979—1988年南、北半球的平均温度
 B.美国农业部1200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
 C.上海20—40年代的平均气温
 D.我国70—90年代的平均气温
 3.“丙”处应填上的语句是 ( )
 A.可见现在比当时要温暖得多。
 B.可见当时比现在要温暖得多。
 C.可见现在比当时要寒冷得多。
 D.可见当时比现在要寒冷得多。
 4.在“甲”“乙”两处各填一个问句,使之与下文衔接。
 甲处: ______。
 乙处:______。
 5.根据“变冷说”的观点来看,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
 A.人为烟尘的增加会使地球气候变暖。
 B.地球的气候是呈“寒冷→温暖→寒冷”的周期循环变化的。
 C.地球自转的角度、速度的不同会使气候发生变化。
 D. 火山爆发的次数愈多,地球温度愈低。

三、1996年浙江高职考题 - 职高阅读理解 - 可可诗词网

三、1996年浙江高职考题

 [题目]
 阅读下列古文,解答问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素( ) 是( ) 之( ) 奈何( )
 毋( ) 为( ) 内( ) 故( )
 2.翻译划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