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均田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均田制 中国北魏至唐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北魏初,华北和中原经长期战争,土地荒芜,地籍散乱,严重影响赋役征收。太和九年(485)在实行课农基础上,下诏计口分配空荒土地。 凡男年15以上受露田40亩,女20亩,奴婢同样受田。有牛1头受田30亩,限4头为止。 所受之田,不准买卖。授田一般都是加倍,轮作土地加两倍。 年老及身死,须还田给官府。此外,初受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终身不还,可传给子孙,亦不得买卖,但有余(超过20亩)可卖,不足可买。在缴纳麻布为“调”的地方,另给麻田男1 0亩,女5亩,奴婢相同,年老及身死,也要还田。新附农户,加给宅地,每3口1亩,奴婢5 口1亩,桑田及宅地,均为世业,受田后不得迁徙。 地方官也按级给公田。均田制下仅分配无主荒田,未触动地主原有土地。 占有奴婢和耕牛的主人,还按奴数和牛数多得土地。农民缴税和地主也有差别。一夫一妇纳租粟2石,调帛1匹,而有奴婢8人或耕牛20头,才纳同额租调。其后北齐北周隋唐均沿此制,办法略有变更。 如北齐为男年18时始授旧,名目、数量亦不同。唐代女子一般不授田,男子给水业田20 亩,口分田80亩,狭乡减半。 永业田、口分田均不得买卖,但徙乡及身死无力营葬得卖永业田,自狭乡迁宽乡者得并卖口分田。官户受田减百姓口分田之半。 王公以下还有永业田,官吏又给职分田及公廨田,都按级别分授。至唐中叶,因丁口滋长,官无闲田,不复给授。 均田制无形取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