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七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七志

七志

私撰国家书目。南朝齐王俭撰。王俭(452—489),字仲宝。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政治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出身于大官僚地主家庭,幼时父被害,袭爵豫章侯,为叔父僧虔收养。宋明帝时,娶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历官太子舍人,秘书丞,功封南昌县公。入齐,迁尚书左仆射,位终中书监,卒谥文宪。任齐秘书丞时,奉旨领校国家藏书,他有感于官修《宋元徽元年四部书目录》著录之简略,又深诟图书四分法的局限,遂依西汉刘歆撰《七略》之例,以私人之力撰成了宋国家图书总目《七志》。
《七志》在分类上参考了西晋荀勖所撰《中经新簿》和东晋李充的《晋元帝四部书目》,主要依据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七略》而加以变通,类分图书为经典志、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志等七志,并附道经、佛经两类,实际上是九分法。王俭认为《七略》中之“六艺”之名已不能涵容儒家经典,故改为《经典志》,收录六艺、小学、史记、杂传之书。在位类的具体设置顺序上,为了迎合封建伦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他把《孝经》提升为经典志的第一个类目,移居《易经》之前;他认为《七略》之“诗赋略”未能概括其他文体著作,故改为“文翰志”;“兵书略”之“兵”字浅薄不雅,故改为“军书志”;“术数略”之称繁杂而不明确,故改为“术艺志”,“方技略”之“方技”一词,无典可据,故改为“阴阳志”。较《七略》不同的是他新创了“图谱志”,以容纳原先散居各略而新近有巨大发展的地图、谱牒一类著作,符合了当时学术发展情况。佛经附始于荀勖《中经新簿》,王俭因之,并首创道经附。
《七志》在著录和解题方面有很大的成就。从东晋渡江到《七志》完成的约一百七十年间,旧籍日渐散亡,新籍大量产生,刘裕建元江南又给南方带来许多北朝典籍,《七志》在兼顾旧籍之余,著录了极其丰富的现实书籍(即今书)。在解题上,《七志》首先于七志及所附二录之前撰有九篇条例,作为九个类目的小序,阐述九类设置的缘由和各自的学术源流。然后采用传录体叙录,于书名之下,每立一传,以编写撰人事迹的形式反映图书内容,弥补了自《中经新簿》以来仅有简单著录,不能满足读者需要的缺憾。
《七志》对后世影响深远。它在分类上首创了“图谱志”的类名,为后代名家所赞赏。在著录上突破了藏书的范围,创造性地编出了全国性的图书总目,压倒了官修目录,成为后世了解南朝齐以前文化典籍的可靠依据。《七志》改变了魏晋以来目录无小序、解题状态,恢复了西汉刘向、歆父子辨章学术的优良传统,奠定了书目解题体系中传录体类型的基础。
《宋书·后废帝纪》谓《七志》三十卷。《南齐书·王俭传》作四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作七十卷,题王俭撰、贺纵补注。《隋书·经籍志》作《今书七志》七十卷。《七志》在唐马怀素编《群书四部录》时尚存,以后便亡佚了。今从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序》(保存在《广弘明集》中)和《隋书·经籍志序》中能够了解其编撰之大略。

☚ 汉书·艺文志   出三藏记集 ☛
七志

七志

(南朝宋)王俭撰。40卷。作者依《七略》编成此书,分经典、诸子、文翰、军书、阴阳、术艺、图谱等七志,附佛经、道经2类,实分9类。每一种书均录作者传记,创我国传录体书目之先河。书已失传。

☚ 七录   隋书经籍志 ☛

七志

书目名。南朝宋齐王俭(452—489)撰。分经典、诸子、文翰、军书、阴阳、术艺、图谱七志,附佛经、道经。突破了《七略》收书不收图的旧例。已佚。参见“王俭”。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