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麈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麈史 麈史笔记著作。宋王得臣撰。王得臣(1036—1116),字彦辅,号凤台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嘉祐四年(1059)进士。历任岳州巴陵令,开封府判官,唐、邠、黄、鄂等州知州,福建转运副使,入为金部郎中、军器少监、司农少卿。哲宗绍圣四年(1097)以眼疾致仕。《麈史》或称《王彦辅诗话》,为其平日所记,晚年刊定,徽宗政和五年(1115)追为之序。全书三卷,二百八十四则(今本二百八十一则),分为睿谟、国政、朝制等四十四门,“自朝廷至州里,有可训、可法、可鉴、可诫者,无不载”(自序)。卷中有“诗话”门,三十三则,内容兼有考释、评论及记事。其论诗重“思致”,尚“实录”,称许李、杜“善用人语,浑然若己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疑其“为洛党中人,然评诗论文,无一字及苏、黄,亦无一字攻苏、黄”,“知其无所偏附”,“亦可谓卓然不染者矣”。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丛书》点校本。 ☚ 唐语林 王彦辅诗话 ☛ 《麈史》《麈史》
《麈史》3卷,宋王得臣撰。王得臣,字彦辅,宋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嘉祐四年(1059)进士,官至司农少卿。这部笔记是作者晚年退隐后所作,自序写于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 此书分门记事,共分睿谟、国政、朝制、官制、国用等44门,总为284事,其中内容,据自序所称,“自朝廷至州里,有可训、可法、可鉴、可诫者无不载。”同时,作者写作态度也十分严肃,自称“出夫实录”,“无溢美,无隐恶”。当作者写作此书时,正是章惇、蔡京一党专权的时期,他们把王安石奉为宗主,而王得臣在书中却对王安石称名不称字,从中可以见出作者的不畏权势、耿介不阿的性格,从思想倾向上来说,作者大概接近于元祐党人。此书篇幅虽然不大,但对北宋一代的经史、文学、典章、制度、地理、民俗等等都有所记载,其中尤以有关朝章典制的记载为详,《四库提要》称其“于当时制度及考究古迹,特为精核,”并非过誉之词。此书还保存了一些唐宋人的佚诗佚文,如中卷所载杜牧游明月峡诗,就不见于《樊川集》和《全唐诗》,可补两书之缺。作者留心古迹的考核,如下卷对“谢仙火”的解说,揭穿了何仙姑的迷信鬼话,表现了作者的求实精神。又由于作者是安陆人,所以书中还记载了大量安陆的人物、地理、风俗情况,后世所修安陆地方志,就从此书采录了许多材料。 此书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点校本。 麈史书名。三卷。宋王得臣撰。得臣为嘉祐四年(1059)进士,所记凡二百八十四事,分为四十四门,凡朝廷掌故、耆旧遗闻,耳目所及,咸予著录。其间考证虽小有舛误,然关于北宋制度的记述,仍有较高价值。 (参考图437)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