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丁香柿蒂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丁香柿蒂散

❶《卫生宝鉴》卷十二方。丁香、柿蒂、青皮、陈皮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水煎,不拘时服。治诸种呃噫,呕吐痰涎。
❷见《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 丁香、柿蒂各二钱。为末,生姜五片煎汤调下。治阴证呃逆。若伤寒呃逆,每服一钱,人参煎汤调下。
❸《类证治裁》卷三方。丁香、柿蒂、高良姜、人参、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为末服。治脾胃虚寒气滞呃逆。

丁香柿蒂散 《卫生宝鉴》卷十二

【组方药物】 丁香 柿蒂 青皮 陈皮各等份
【制剂用法】 上药4味,研为粗末。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适应病证】 诸种呃、噫,呕吐痰涎。
【编者按语】 此两方皆以丁香柿蒂名方。然上方配人参,温补降逆;此方配青陈皮,偏于温降。应用有别,学者可择宜用之。


丁香柿蒂散 《世医得效方》卷四

【组方药物】 人参 茯苓 橘皮 半夏 良姜(炒) 丁香 柿蒂各30克 生姜45克 甘草15克
【制剂用法】 上药9味,锉散。每服9克 用水150毫升煎,乘热顿服。或用此调苏合香丸亦妙。
【适应病证】 吐泻及病后胃中虚寒,呃逆至七八声相连,收气不回者。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温中散”(《古今医鉴》卷五)、“丁香柿蒂汤”(《杂病犀烛》卷十七)

丁香柿蒂散

丁香柿蒂散

本方出自《卫生宝鉴》卷十二。由《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丁香散加减衍变而成。方由丁香、柿蒂、青皮、陈皮各等分组成。上药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盏半,煎至七分,去粗末,温服不拘时。功能理气温中,降逆止呃。主治胃寒气郁,和降失司,呃逆不止,恶心呕吐,得热则减,得寒或遇恼怒而加剧,胸胁胀闷,胃脘不舒,饮食减少,苔薄白,脉弦迟。本方所治证属胃寒气郁,和降失职所致。故以温中降逆,理气解郁立法。方中丁香、柿蒂温胃散寒,下气降逆,为专治呃逆之要药,故方以二药而命名;青皮理气解郁;陈皮理气和中。合而用之,共奏温中散寒,理气解郁,降逆止呃之功。寒散郁解,胃得和降,则呃逆自平。临床运用本方,常治疗中寒气郁,胃失和降的呃逆证,现临床上亦用于神经性呃逆、腹部手术后膈肌痉挛等属于胃寒气郁者。
丁香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丁香、柿蒂各一钱,甘草(炙)、良姜各半钱。上为末,用热汤点二钱,乘热服,不拘时。功能温中祛寒,降逆止呃。主治胃中寒冷,呃逆或噎膈,得热则减,遇寒更甚,舌苔白润,脉象迟缓。柿蒂汤(《济生方》卷二) 柿蒂、丁香各一两。 上药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服,不拘时候。功能温中降逆。主治胃寒气逆,呃逆不止,胸满,苔白,脉迟。
柿钱散(《洁古家珍》) 柿钱、丁香、人参各等分。上药为细末,水煎,食后服。功能补中益气,降逆止呃。主治呃逆声低无力,食少体倦,舌淡苔白,脉细弱,属胃气偏虚而寒不甚者。
丁香柿蒂汤(《症因脉治》卷二) 丁香、柿蒂、人参、生姜。水煎服。功能温中降逆,益气和胃。主治胃有虚寒,和降失司,呃逆不止,或恶心呕吐,得热则减,得寒愈甚,胸膈痞闷,胃脘不舒,饮食减少,舌淡苔白,脉沉迟。

☚ 橘皮竹茹汤   沉香降气汤 ☛
000042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