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丁公化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丁公化鹤

丁公化鹤

即《丁令威》。

☚ 丁令威   嵩高山大穴 ☛
丁公化鹤

丁公化鹤

中国古代神话。《学津讨原》本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等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

☚ 丁姑   卜古可汗的传说 ☛

丁公化鹤

 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
 《搜神后记》,志怪小说集,书约成于南朝宋时。又作《续搜神记》、《搜神续记》,是《搜神记》的续书。旧题东晋陶潜撰,对此明沈士龙认为“其为伪托,固不待言。”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亦谓“陶潜旷达,未必拳拳于鬼神,盖伪托也。”但自《隋书·经籍志》以下史志书目皆题为陶潜撰,梁慧皎《高僧传序》已称“陶渊明《搜神录》”,《搜神录》即《搜神记》,由此可见此书题陶著, 自梁已然,远在《隋志》之前。不过今本《搜神记》不是原帙,后人有所增益,当为后人纂辑。
 《搜神后记》也是一部“侈谈鬼神”的志怪小说,但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林中,却又有其自己的特色。它在内容上略于妖异变怪之谈,而侈言神仙;在艺术上芜杂琐碎的记叙减少,而成片断的故事增多。在今本故事中,除鬼怪害人,符咒除妖的内容外,《搜神后记》增加了学道成仙的故事。《丁公化鹤》就是其中的一篇。
 《丁公化鹤》是《搜神后记》卷一的首篇文章,故事宣扬的是成仙出世的思想,文字也比较简单。丁令威本是辽东(今辽宁辽阳市)人,为学神仙道术千里迢迢来到安徽当涂的灵墟山。学道成仙后,化为一羽白鹤返归故里。在小说中,人物化为鸟类的事,并不自《搜神后记》始,《山海经》中就有女娃死后化为精卫鸟的记载。魏晋时期,神仙道术之事盛行,其原因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宗教迷信思想最易传播,腐朽的士族阶级不敢正视现实,妄想羽化登仙,永享世乐,多信神仙道术之事;而劳动人民渴求摆脱贫困、饥饿和死亡,在统治阶级的愚弄下,也往往把寻求安宁、幸福的希望寄托于不现实的空中楼阁。《丁公化鹤》正是这类思想的反映。
 丁令威化鹤后,停落在故乡城门华表柱上,当有少年举弓欲射时,鹤乃飞,并在空中徘徊,留下了箴言似的四句话:“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然后冲天而去。
 这四句话是鹤作人言,有强烈的出世色彩。离家千年学仙成道的丁令威,回到故乡后看到城郭仍旧,然而人民已经不是过去的人民了,垒垒的坟墓一堆一堆地丛列着,令人神伤。人世如此,为什么不去求仙学道呢?它通过鹤语来劝诫世人求仙学道,因为只有成仙,才能长生不老,永驻韶华。
 《丁公化鹤》反映了魏晋时代求仙学道的风尚,从思想意义上来说,它并不具有积极作用。但当时这类故事,却有其存在的现实土壤。现实社会政治黑暗,人能够通过修炼羽化成仙,恰好给逃避现实的人提供了一面精神上的盾牌。《丁公化鹤》这个故事很有名,后世常用为典故,以喻人世变迁。如宋李新《跨鳌集·忆故园》:“终当问遗老,何如丁令威?”后世诗文所用“丁令”、“令威”,典出于此篇。
 《丁公化鹤》语言简洁朴实,叙事清楚。全篇仅九十五字,写出了丁令威学道成仙的过程和他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值得注意的是,鹤作人言的四句话,七字一句,虽然不合平仄,但句尾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文中最后一句“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成仙者,但不知名字耳。”给全文蒙上了—层神秘色彩。仙人无迹,后世难寻,颇堪回味。
 丁令威化鹤事亦载《洞仙传》,事迹大同,唯文字有所差异。

丁公化鹤 - 佛道圣经文学 - 可可诗词网

丁公化鹤

 

干 宝


 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

 
 这则故事见于《搜神后记》卷一。《搜神后记》 旧题陶潜 (渊明) 撰,则故事当产生于晋代以前。一看便知。故事的主题是宣扬成仙出世的道教思想。丁令威弃家学道,羽化而登仙,千年以后飞返故乡,看到冢坟垒垒,物是人非,深感仙凡殊途,人命危浅,于是观谕乡人学仙奉道,以求达到长生久视。只可惜乡人蒙昧无知,不唯不听劝谕,甚至“举弓欲射之”,故事的作者显然为此而大感叹惋。整个故事采用当事人现身说法的方式,表述深奥抽象的玄理,其感染力是相当强烈的。
 作为神仙故事来分析,这里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第一点是,这个故事所反映的已经是魏晋人的神仙观念,它与 《史记·封禅书》及 《汉书·郊祀志》 中表露的神仙观念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史记》、《汉书》中的神仙观念基本上是帝王们的神仙术,普通百姓与此无缘。而魏晋人的神仙观念则带有广泛的民众性,植根于民众生活之中,认为原则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修行而成为神仙。所以丁令威到灵虚山学道,终于成仙,而且他也奉劝乡人都向他学习,认为只要“学仙”,人人都可摆脱“冢垒垒”的命运。第二点是,人一旦学道有成便化而为鸟,故成仙飞升也称为“羽化”。这种说法古已有之,如《水经注》卷十三载:秦始皇时,五次仲履真怀道,化为大鸟,翻飞而去,落二翮化为大、小翮山;《列仙传》载:仙人王子乔化为白蜺,被崔文子击中,复盖于破筐中,须臾化为大鸟飞去。在这则故事里丁令威化身为鹤,这和以往的说法是一脉相通的。所不同的是,丁令威虽然也同样化身为鸟,但更富有人情味。这表现在他离家千年,仍不忘飞回故乡,并对度化家乡众生倾注了浓厚的感情。这种在仙人身上表现得人情味,大概是和当时人们的祖灵信仰联系在一起的。
 ‘丁公化鹤”的故事因为形象生动,短小警策,在后世的诗文中常常被用为典故。如隋代卢思道《神仙篇》:“时见辽东鹤,屡听淮南鸡。”唐代王维《送张道士归仙》:“当作辽城鹤,仙歌使尔闻。”孔武仲《入山》:“此身似是辽东鹤,偶逐飞云到故乡。”翟楚贤《碧落赋》:“千年丁令,暂下辽水之曲。”宋代李新《忆故园》:“终当问遗老,何如丁令威。”在上述诗赋中,“辽鹤”与“丁令”已成为升仙、归乡的代名词,而其中有时还透露对人世变迁的感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