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般均衡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亦称“一般均衡分析”。寻求在整体经济框架内解释生产、消费和价格的一种经济理论。1874年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在《纯粹经济学要义》一书中首先提出,经希克斯、萨缪尔森、阿罗、德布鲁等人延伸和完善。该理论假定一个社会任何一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应,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而且取决于其他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和价格,则在生产要素的供给函数与消费者的需求函数,以及反映生产技术状况的生产函数为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以及这两种市场互相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每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量与需求量将各在某一价格水平下同时趋于相等,社会经济将达到全面均衡状态,此时,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值,它们的产出和供给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量。 一般均衡理论又称“一般均衡分析”。研究一般均衡的理论与方法。参见“瓦尔拉斯均衡”。 一般均衡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一般均衡是指所有市场,包括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此时,所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与数量同时决定。一般均衡理论是对局部均衡分析的发展,它在局部均衡的基础上,考察市场与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 局部均衡论 配置 ☛ 一般均衡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局部均衡论”的对称。着眼于整个经济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及供求量决定的一种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19世纪末,由瑞士洛桑学派的创始人瓦尔拉首倡。该理论认为各种经济现象均可表现为数量关系,这些数量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整个经济体系的两大市场 (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上,一切商品及生产要素的价格与供求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一种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不仅受它自身供求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其他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与价格的影响在竞争的市场上,生产要素的供给函数,消费者需求函数和生产函数一经给定,所有生产要素和产品的价格及供求就能够自行调节,达到一个特定的。彼此相适应的稳定状态。一组既定的基本决定因素只能有一组确定的价格和供给的均衡量值与之相适应,这些因素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和改变整个经济体系的均衡状态。瓦尔拉从数学上论证:描述有关经济变量的供给、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的联立方程式的个数,恰好等于未知价格的个数。根据方程式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所有未知数会有确定解这一原理,则所有未知价格都可以推算出来,从而一般均衡状态被证明是存在的。一般均衡理论基本上是静态分析,并且根据这种理论,有多少商品就要列出多少个方程,而且要考虑到影响成千上万种商品的供求的种种主要因素,才能推算出每一种商品乃至全部商品的价格。因此,这种理论很难实际运用,以至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西方经济学界所普遍接受的,是剑桥学派所提倡的局部均衡理论。直到本世纪30年代,英国希克斯对帕累托在序数效用论基础上建立的一般均衡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之后,一般均衡理论才在西方经济学中得到广泛的采用。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旨在考察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关系的投入产出分析法,以及福利经济学关于实现最大社会福利的最适度资源配置理论,都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 ☚ 局部均衡理论 长波理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