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氧化碳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一氧化碳yī yǎng huà tàn一种无机化合物。1934年程瀚章《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卫生学》第五章:“炭盆、煤球炉等不合卫生,且有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不幸。”◇一养化炭、一氱化炭、氱化炭。 一氧化碳无色、无臭、可燃的有毒气体。1776年法国J.M.F.拉宋首先发现。一氧化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取醋酸、甲醇、光气以及各种羰基化合物等约占总产量80%以上。还有20%以下用于冶金工业。一氧化碳剧毒,在工作环境中最大允许含量为30 mg/m3。人对一氧化碳最大耐受浓度为650 mg/kg(45 min内)。人在60~90 min内吸入一氧化碳1600~2000 mg/kg即可危及生命,2~15 min内吸入量达5000~10000 mg/kg即可死亡。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yiyanghuatan也称为氧化碳 (Ⅱ),化学式CO。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为-199℃,沸点为-191.5℃,密度为1.250g·L-1 (室温),比空气略轻。它的结构式为
2CO+O2=2CO2+566kJ 是常用的气态燃料。在阳光下或活性炭 (催化剂) 存在时,一氧化碳与氯直接化合,生成毒性很大的光气:CO+Cl2=COCl2 光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产品,用于制备许多有机和无机物质,如染料。加热时一氧化碳可被硫氧化:CO+S=COS 对于不活泼过渡元素化合物,如氯化钯,在水溶液中一氧化碳就可将其还原:PdCl2+CO+H2O=Pd+2HCl+CO2 反应后生成黑色金属钯,一氧化碳量甚微时,这一反应也非常明显,故可用此反应来鉴别它。一氧化碳是惰性氧化物或中性氧化物,但在高温高压下,仍可与苛性碱作用生成甲酸盐:一氧化碳是发生炉煤气和水煤气的主要成分。实验室中可用浓硫酸与甲酸或草酸作用来制取少量一氧化碳,由草酸制得的产物中混有二氧化碳,可通过苛性钠溶液或石灰水来除去。温度高达400~500℃时碳燃烧可与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这在炼铁高炉及煤气发生炉中大量进行。一氧化碳毒性很大,特别危险的是它无味,人们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即已中毒,空气中只要有1/800 (体积) 的一氧化碳,就能使人在半小时内死亡。一氧化碳中毒即通称的煤气中毒,中毒原因是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红血球形成配合物,使血色素失去载氧能力,使人致死。 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还可除去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硫,也用于高炉炼铁及其他冶金过程,高温高压下还能与氢催化结合成甲醇,这是工业上制备甲醇的主要方法之一。一氧化碳也为多种有机反应中间体,例如羰基合成可将不饱和烃转为醛,醛经催化氢化得醇,氧化得酸; 它与乙炔反应可生成丙烯酸,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原料。 ☚ 碳化物 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Yiyanghuatan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分子式CO,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微溶于水,比空气轻,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25克/升。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气体燃料发生炉煤气和水煤气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2CO+O2 ☚ 二氧化碳 燃烧 ☛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系碳的不完全氧化产物。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气体,可燃,是煤气主要成分,有剧毒。为窒息性气体,可使血红蛋白失去带氧功能,并影响其释氧。大气本底浓度为0.1~2ppm,对人体无害,局部污染严重时可引起中毒,长期低浓度对人体亦有不良影响。最高容许浓度:车间空气30mg/m3; 居住区大气一次为3mg/m3,日平均1mg/m3。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CO),无色、无臭气体。比重0.967。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氨水。空气中含量在12.5%以上时有爆炸危险。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均能产生CO。工业生产中主要见于炼焦、炼钢、炼铁以及制造石墨电极、煤气等。在合成氨、甲醇和甲醛的生产过程中需用CO作原料。矿井采掘爆破时,可以产生大量CO。吸入二氯甲烷后,可在体内代谢产生CO,而且在血液中形成碳氧血红蛋白。汽车排出的废气中含CO4~7%,是城市大气污染源。家庭用煤、木炭、煤气作燃料时,如通风不良或意外事故,常造成生活性一氧化碳中毒。正常人体内有少量内源性CO,系来自含铁血红素的分解,每小时产生0.42ml。吸烟时,烟气中CO含量高达4%,因此吸烟是CO进入人体的一个重要来源。 空气中CO浓度、接触时间与血液中HbCO%的关系
血液中HbCO含量可直接反映中毒程度和决定中毒症状,如下表: 空气中CO浓度与血中HbCO%、人体反应的关系
由于HbCO含量与空气中CO浓度及接触时间成正比,故可用下列公式推算血中HbCO的百分比,以粗略估计中毒程度: 式中CO为空气中CO浓度(ppm),t为接触时间 (分钟)。此外,有些因素可增高机体对CO的敏感性,如紧张的体力劳动、疲劳、贫血、饥饿、营养不良等,以及环境中有高温或氮氧化物、二氧化碳、氰化物、苯、汽油等同时存在时。 停止接触CO后,血液中的HbCO可以离解而释出CO,以原形态经肺排出。其半减期与吸入气体中氧分压呈反比关系,例如,吸入正常空气时半减期是4~5小时,如吸入一个大气压的纯氧,则平均半减期为80.3分钟。 CO的急性毒作用主要是引起机体缺氧,而且HbCO的存在使HbO2难以离解,又使缺氧加重。因而,含50%HbCO的患者的缺氧症状比Hb只有50%的患者严重得多。此外,吸入的CO浓度较高时,还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价铁相结合,直接抑制细胞内呼吸,造成内窒息。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肌对缺氧特别敏感,故受损也最严重。严重CO急性中毒后可能产生神经精神方面的后遗症或迟发性脑病。现已证实,长期接触CO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如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比非吸烟者高,认为CO是一个主要因素。兔暴露于有CO的空气中,使血中HbCO达15%,共8~10周,可见到血管壁胆固醇沉积及血管硬化。如以胆固醇直接喂饲动物,则在同时接触CO的动物中,其血管壁的胆固醇沉积量比不接触CO组多4倍。长期接触CO,由于机体缺氧,可使红细胞代偿性增多。 对于急性大量吸入CO者,应使其尽快脱离接触场所,吸入氧,以加速HbCO离解。严重昏迷,且血液中HbCO浓度较高时,应加压给氧。 ☚ 氮氧化物 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