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枝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枝花

一枝花

词牌名。又名《满园花》、《归去难》、《促拍满路花》。双调八十三字或八十六字,平韵。另有仄韵体,双调八十三字、八十六字或九十字不等。又曲牌名。有两种:其一,南北曲均有,北曲较常用,入仙吕宫套曲,亦名《占春魁》。其二,戏曲乐队所用,曲调与南北曲不同,以唢呐或笛演奏,伴以锣鼓。梆子戏多用作开场曲,京戏则用为武将升帐时伴奏曲。

☚ 洞仙歌   鹤冲天 ☛
一枝花

一枝花

张可久 散套



全曲九句:5,5。5,5。4,5,5。7,7 。首四句须作两联对语。第五句单行;第六、七两句均五字,“亦可用对偶,但不对为佳,文气可充沛也”(《北词简谱》)。末二句亦须对。第八句偶有省去上三字,不与九句对,只少数散曲如此,如邓玉宾“连云栈上”套,此乃沿袭词牌作法。套数首牌。一名〔占春魁〕。出于宋词牌〔满路花〕。〔满路花〕有平韵、仄韵二体,平韵始自柳永,仄韵始自秦观。辛弃疾始名〔一枝花〕,用仄韵。诸宫调沿用之。北曲变异甚小,只第四句三字改五字,与第三句对;第八句四字改七字,与第九句对。北曲早期作家商政叔“粘花惹草心”、“钗横金凤偏”两套,均用词体,亦即诸宫调体。南〔南吕〕引子亦用词体。
☚ 南吕宫   梁州第七 ☛
一枝花

一枝花

即《满路花》。宋辛弃疾有词名《一枝花》,见《稼轩长短句》。《词谱》卷二○谓宋袁去华词“江上西风晚”一首为《满路花》之又一体。但今传四印斋刻本《宣卿词》中该词题作《雨中花》。唐圭璋《全宋词》此首注:“按调乃《满路花》。”

☚ 一丝风   一枝春 ☛

一枝花

北曲牌。属南吕宫,一名〔占春魁〕。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谓此调出自诸宫调。《北词广正谱》与《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正格皆为:五五、五五四、五五、七七,共9句6韵。例:“蔷薇满院香,菡萏双池锦。海榴浓喷火,萱草淡堆金,暑气难禁。天地炎蒸甚,闲行绿绿阴。纳清风台榭开怀,傍流心亭轩赏心。”(元无名氏套曲)此曲首2句、第3、4句、末2句宜对偶,如关汉卿著名的〔一枝花〕套曲首2句为:“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3、4句为:“花攀香蕊嫩,柳折翠条柔”;末2句为:“半生来倚翠偎红,一世里眠花卧柳”;皆对仗甚工,不可不留意。但6、7两句却又不能作偶句,关汉卿〔一枝花〕套曲及上面所举的无名氏套曲皆不作偶句。《北词广正谱》录周德清〔一枝花〕套曲,讥其第6、7句对仗为失格,并谓:“德清尝病〔双调·殿前欢〕第五、六、七句三对之非,于此调第六、七句竟自失之。”

此调变格甚多,《北词广正谱》并正格为4体,《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变格9体,并正格为10体。其变化较多者为末4句,可作五五、四六;五五、六六;六六、七七等格式。唯《广正谱》第2格为减句格,作五五、六四、五五、四六,8句5韵,举商衟〔一枝花〕套曲为例:“拈草惹花心,招揽风流事。都不是今日个这娇姿,伶变知音。雅有林泉志,合欢连理枝。两意相投,美满夫妻相似。”不但减句,对偶处也失之。《九宫大成》变格中末3格句法也与正格异,并云:“可为另成一体。旧谱未收之,今补入以广其式。”按《九宫大成》末3格中,一体与商衟之减句格相似,另两体皆录自《西厢记诸宫调》。盖此调原出自诸宫调,可知其在流传过程中,在原曲基础上作变化,至元代则形成今之定格。

此调不作小令,入套曲。为常用曲牌。

一枝花

一枝花

词牌名。又名促拍满路花、满路花、满园花、归去难、喝马一枝花。双调。有仄韵、平韵两体。押平韵者始自宋柳永,押仄韵者始自宋秦观。
平韵体全词上下两片,共16句83字。上下片第二、三、五、八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上下片结句,用上四下六句法,为定格。常用格体为:
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韵)。

☚ 洞仙歌   八六子 ☛

一枝花

〈隐〉上海犯罪团伙指一万元钱。

一枝花yīzhīhuā

比喻美丽的女子。李佩甫《无边无际的早晨》:“梅姑是全村人的‘~’,梅姑不让任何人碰她,可最圣洁的梅姑却恋上了老马。”|王安忆《小鲍庄》:“都说鲍秉德交了桃花运,娶了十里铺的~。”

一枝花yì zhī huā

一副牌的名称。由长四、三四、和幺四三张牌组合而成。其中三四的三个点为绿色。像花枝;其余全红色,像花朵,故名:鸳鸯笑道,“凑成便是~。”刘姥姥两只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四十·929)按,参见附录(二)。

一枝花yī zhī huā

上海地区市井谓一万元钱。

一枝花

一枝花

词牌名。又名《促拍满路花》、《满路花》、《满园花》、《归去难》、《喝马一枝花》。双调。有仄韵、平韵两体。押平韵者始自宋·柳永,押仄韵者始自宋·秦观。
平韵体全词上下两片,共十六句八十三字。上下片第二、三、五、八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上下片结句,用上四下六句法,为定格。常用格体为: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 洞仙歌   八六子 ☛

一枝花

一枝花

曲牌名。南北曲都有,均属南吕宫。北曲较常用,又名〔占春魁〕。字数定格及韵式据清·周祥钰《九宫大成谱》 正格为五、五、五、五、四、五、五、七、七(九句),与词牌前半阕大致相同。例作南吕套曲的首曲,如昆剧《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上场时所唱“不提防余年遭乱离”一段。南曲与此略同,用作过曲。
又,戏曲乐队所用的伴奏乐曲亦有旬〔一枝花〕者。曲调与南北曲均不同。以唢呐或笛演奏,锣鼓配合。梆子戏、京剧过去大都在每场演出前吹奏此曲,称为“吹台”。昆剧多用作高官升堂仪式的伴奏曲,如《白罗衫·看状》中徐继祖升堂时所用。

☚ 一剪梅   梁州第七 ☛

一枝花?—1740

清中期河南南阳地区白莲教首领。蔡氏。乾隆四年(1739年),在河南伏牛山(今河南南阳北)地区传播白莲教,组织教徒学习拳棒,准备起义。民间传布“一枝花,十七八,能敌千军万马”。所聚群众甚多,众称其为女总领。是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被清陕州知州刘谦诱俘。

一枝花

辽宁鼓乐大牌子曲曲牌。由引子、身子、尾巴三部分构成。用于婚、丧事。

一枝花

❶人物。(?~1740)清中期河南南阳地区白莲教女首领。乾隆四年(1739年),在伏牛山(今河南南阳北)地区传播白莲教,组织教徒学习拳棒,准备起义。其间有民谣: “一枝花,十七八,能敌千军万马。”是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被清陕州知州刘谦诱俘。

❷词、曲牌名。

一枝花

一枝花

❶曲牌。亦名[占春魁]。南北曲都有,同属南吕宫,一般作为南吕套曲的第一曲。如昆曲《长生殿·弹词》李龟年上场时所唱。
❷戏曲伴奏乐曲。以唢呐或笛子吹奏,热闹火爆。在梆子戏和京剧中,过去大都用于吹台(开场锣鼓),或用作摆队、迎宾、饮宴及皇帝上场的伴奏。在昆曲中多用作大臣升堂的伴奏曲。
❸唢呐曲。曲调来源于山东梆子戏的唱腔和曲牌。流传于鲁西南地区。常用于农村的喜庆场合。全曲分三段:第一段散板(引子),曲调细腻新颖,亲切感人;第二段中板,曲调悠扬柔美,富有歌唱性;第三段快板,曲调热烈欢快。演奏者充分运用各种技巧,如花舌音、苦音、滑音、吐音、气拱音、打音以及循环换气等技巧,造成炽热欢腾的气氛。此曲曾录制唱片(中国3—1530甲乙、M·143乙)。

☚ 一江风   一笑散 ☛
0000182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