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报告文学。陶斯亮著。副题为“给我的爸爸陶铸”。发表于1978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作者以自己父亲受到残酷迫害前后的一段经历,揭开了“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悲惨一页;采用书信的形式写下这篇含血带泪的控诉书。作者怀着对父亲深切感人的爱和对林彪、江青一伙刻骨铭心的恨,字里行间渗透着浓烈的感情色彩。选材上截取陶铸一生中最后的一些生活片段,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表现这位老一辈革命家身处危境之中的高风亮节和浩然正气。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 美丽的眼睛 彭大将军回故乡 ☛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当代散文。陶斯亮著。初载1978年12月10、11日的《人民日报》。作者作为陶铸的女儿,以相对泣语、淋漓痛快的笔触,第一次揭开了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陶铸的黑幕,字字血泪的悲愤控诉震撼了人们的心。读者不仅看到林彪、“四人帮”的歹毒心肠、狰狞面目、残忍手段,而且也看到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气节、凛然正气、铮铮铁骨。由于作者对父亲有着建立在共同理想基础上的深厚感情和深刻理解,因此能以生动典型的细节把陶铸刻划得如此逼真传神,亲切感人。在作者笔下,陶铸既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理想;他坚持真理,光明磊落、刚正不阿、威武不屈、他胸怀坦荡,风高节亮;同时,他又是一位慈爱的好父亲,深情的好丈夫。陶铸钟爱自己的独生女儿,在囚禁中见到女儿时,“象孩子一样高兴”。即使在艰难困厄的处境中,他仍然无微不至地关心女儿的生活、学习。关心她的婚事,并为自己连累了女儿而感到惭恧、内疚和不安。他和妻子曾志伉俪甚笃,在最后的时刻赠诗言志,表现了“一个革命同志加丈夫的全部情感和信念”以及革命者“心底无私天地宽”的磊落襟怀。 文中父女俩、夫妻间生离死别的断肠情景尤令人惨然动容。爱恨交织的强烈情感涵盖全文,使之具有较大的感染力。而书信的形式更便于直抒胸臆、尽吐悲愤。由于由情生文,笔墨随情点洒,故读来一气呵成,流畅自然,无斧痕凿迹,似无意为文而文自佳。当然,作者在艺术技巧上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主要表现在精心剪裁,详略得当,选择细节,生动传神;夹叙夹议,如泣如诉;语言晓畅,委婉动人。本文发表之时,正值粉碎“四人帮”不久,许多冤假错案尚未平反昭雪,为遭迫害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恢复名誉,早已是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因此它在全国激起了巨大的反响和强烈的共鸣。本文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