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闭关自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闭关锁国;闭关自守

 【闭关锁国】bì ɡuān suǒ ɡuó 封锁国境,不与外国通商往来。(闭:关闭,封闭。关:关口。锁:封锁。国:国境。)〈例〉林则徐既主张查禁鸦片,抗击外国侵略者,又提倡对外开放,反对闭关锁国。
【闭关自守】bì ɡuān zì shǒu 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国往来。(守:防守。)〈例〉清王朝闭关自守,不思进取,最终自取灭亡。
辨析 都是直陈性成语;都有不与别国往来的意思;都用作贬义;都常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
“闭关锁国”所指称的对象、关系多为国家与国家,适用范围较窄;“闭关自守”除用于指国与国的关系外,也可用于人与外界的关系,适用范围较宽。
  • 上一篇:毕恭毕敬;肃然起敬
  • 下一篇:闭门思过;反躬自省

闭关自守的意思|出处,闭关自守的近义词|反义词|辨析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精品成语 >

闭关自守

① 合闭关门,靠自身的力量防守。《痛史》二六回:“他来了,我们力足以胜的,便杀他个片甲不回;力不能胜的,我们便~,以劳其师。”② 指封闭关口,不跟其他国家往来。周恩来《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在中外关系上,我们是中国人,总要以自己的东西为主,但是也不能排外,~,如果那样就是复古主义了。”③ 比喻不与外界交往。鲁迅《两地书》五八:“而且厦大也过于~,此后还应该与其他大学往还。”
〔近义〕② 闭关锁国
〔反义〕② 门户开放
〔辨析〕见“闭关锁国”(29页)。
〔连用〕惟我独尊 妄自尊大
  • 上一篇:闭关锁国
  • 下一篇:闭口无言

闭关自守bì guān zì shǒu

关闭关口,不和外界往来。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无事则民勤于耕稼,以广军储;有事则民习于弓矢,以莅武事。此真霸王之资也。闭关自守,又何忧乎?”

闭关自守bì guān zì shǒu

动词性,连动结构。封闭关口,不跟外界来往,用于贬义。
【例】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闭关自守

(反)门户开放

闭关自守bì guān zì shǒuавтаркзм

闭关锁国、闭关自守;对外开放

○闭关锁国bì guān suǒ guó

闭塞关口,封锁国境,不跟外国往来:~的大清帝国终被外来势力打开了大门 |~必然落后。

○闭关自守bì guān zì shǒu

闭塞关口,不跟别国往来:我朝~,没有近忧,必有远虑|如此~,国家何日兴旺|~,坐井观天。

●对外开放duì wài kāi fàng

打开国门,与外国或外界往来:我国~以后,经济发展一日千里|~是大势所趋| 实行~政策。

保守

保守

因循 保任
跟在别人后面走:步人后尘
拿陈规旧说硬套今天的事物:泥古执今
思想保守,缺乏创新精神:因循守旧
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四平八稳
把某些主张言论奉为不可改变的准则:奉为圭臬
保守不知改进:抱残守缺 抱残守阙 抱残守匮 抱独守残 保残守缺 补残守缺 守匮抱残 守缺抱残 守阙抱残 守残保缺
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封己守残
封闭关口,不与别国来关:闭关自守 闭关锁国 闭垒自守
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久束湿薪
安于现状,不求进步:固步自封 故步自封
固执保守,不思进取:墨守
墨守常规:拘守(~旧规) 泥守
固执而不知变通地遵守:死守
坚持己见,顽固保守:抱愚守迷
(维持原状,不求改进或改变:保守)

另见:维持 拘泥 固执 思想 不变

☚ 保守   守旧 ☛

不与外界交往

不与外界交往

杜门自守 杜门自绝闭门不纳 闭门自守
闭门不出,不与外界交往:杜门绝迹 杜门息影 杜门息景 杜门晦迹 杜门屏迹
自我封闭,不与外国交往:闭关锁国 闭关自守 闭关自主
 不与外界交往,闭关自守:闭关绝市
 闭关自守,不与外国进行文化、经济、贸易等交流:锁国
(不与外界往来:闭关)

另见:隔绝1 不来往

☚ 闭关   隔绝1 ☛

闭关自守

封闭关口,与外国断绝往来。泛指不与外界往来。闭关:封闭关口。汉代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于地六百里。”

闭关自守

闭关自守

即“闭关自守政策”。指封闭一切对外通商口岸,断绝与别国的往来。这是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15世纪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反对封建专制,要求自由平等,要求保护工商业利益的呼声日益高涨。明清两代封建统治者对这些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畏如洪水猛兽,为了隔绝中国人民同外界的联系,明初就施行严格的海禁政策,只准许和朝廷有朝贡关系的国家来华贸易,从明代成化年间销毁了郑和下西洋的档案以后,历代帝王都重申海禁之令。清代把海禁政策发展为闭关政策,不仅严禁国内人民出海,而且对外商施加种种限制,全面禁止对外贸易。主要表现为:限制通商口岸;实行“公行制度”,即由专营对外贸易的行商充当清廷与外商间一切交涉的中间人;限制外商的居住行动;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严禁粮食、五金、军火和书籍出口。一直到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才被迫通过签订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打破这种限制。明清两代实行的海禁和闭关政策,对于防范西方殖民主义和海盗的骚扰破坏,虽有一定作用,但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扼杀了中国的航海业和对外贸易,阻碍了东南沿海地区工商业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是一种封建的、落后的、消极的政策。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已成定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代表全党提出了我国的外交原则和积极同外国人做生意的方针。他说:“关于同外国人做生意,那是没问题的,有生意就得做,并且现在已经开始做,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正在互相竞争。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建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其他国家发展和扩大经济、技术、文化交流,注意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因而促进了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毛泽东对建国初期那种“关起门来搞建设”的想法持批判态度。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周恩来在党的八大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即使我们在将来建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国之后,也不可能设想,我们就可以关起门来万事不求人了。”但是,从50年代末期以后,由于国际上种种条件,加上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认识上的片面性,忽视了同外国经济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四人帮”大搞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甚至把引进国外资金、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企业的先进经验,说成是“卖国主义”,导致经济建设发展速度极为缓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了历史经验,指出:“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党中央本着这一指导思想,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共十三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们必须以更加勇敢的姿态进入世界经济舞台,正确选择进出口战略和利用外资战略,进一步扩展同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交流,为加快我国科技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更好的条件。

☚ 经济杠杆   经济封锁 ☛

闭关自守闭关锁国bì guān zì shǒu

adopt a close-door policy; be closed to trade; close one’s door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close the country to international intercourse; follow a policy of national isolation; live in isolation; lock one’s doors against the outsile world; self-seclusion; shut the door on the world; shut oneself in; stop international intercourse for defence
❍ 在中外关系上,我们是中国人,总要以自己的东西为主。但是也不能排外,~,那样就是复古主义了。(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In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things,we should always lay stress on things Chinese because we are Chinese. But we must not reject foreign things and close our doors.That would be the doctrine of “back to the ancients.”/他一面想,这既无~之操切,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是很合于“中庸之道”的。(《鲁迅选集》上—116)At the same time he thought; “This method avoids the severity of shutting oneself in,as well as the discomfort of keeping the door open; it is quite in keeping with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闭关自守bi guan zi shou

【政治】seclude oneselfe from the outside world

闭关自守

self-seclusion

闭关自守

keep one’s door closed(or shut)to the outside world;remain closed;close the country to outside contact; shut the door on the world;isolation from other countries
中国不能~,而必须开放。China must not shut itself off,it must be open.

闭关自守bì ɡuān zì shǒu

指封闭关口,不与外界交往。close the country to international intercourse, adopt a closed-door policy, self-seclusion

闭关自守bì guān zì shǒu

【解义】守:防守。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来。
【用法】常用来比喻行为保守,不接受外界事物。
【例句】这个国家不能~,要改革开放。
【近义】闭关锁国
【反义】门户开放

闭关自守bì ɡuān zì shǒu

封闭关口,与外国断绝往来。也比喻因循守旧,不跟外界交往。《汉书·王莽传》:“力作所得,不足以给贡税;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奸吏因以愁民。”
【例】厦大也太过于~,以后还应该与他大学往还。(鲁迅《两地书》)
〔近〕闭关锁国

闭关自守bì ɡuān zì shǒu

【释义】指外交保守封闭,不与外国往来。
??? ?? ??? ???? ??.
【例句】1.一个国家闭关自守,就会贫穷落后。
??? ?? ????? ?? ??? ???? ??? ???.
2.学术上不能闭关自守,要广泛交流才能互相促进。
??? ??? ??? ??? ?? ???? ? ?? ???????? ?? ?? ??? ? ??.

闭关自守bì ɡuān zì shǒu

❶ 合闭关门,靠自身的力量防守。《痛史》二六回:“他来了,我们力足以胜的,便杀他个片甲不回;力不能胜的,我们便~,以劳其师。”
❷ 指封闭关口,不跟其他国家往来。周恩来《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在中外关系上,我们是中国人,总要以自己的东西为主,但是也不能排外,~,如果那样就是复古主义了。”
❸ 比喻不与外界交往。鲁迅《两地书》五八:“而且厦大也过于~,此后还应该与其他大学往还。”
〔近义〕
❷ 闭关锁国
〔反义〕
❷ 门户开放
〔辨析〕见“闭关锁国”(29页)。
〔连用〕惟我独尊 妄自尊大

不与外界交往,不接受外界影响闭关自守

格式 比喻式。
释义 关:关口。守:防守。封闭关口,自行防守。
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闭关自守,又何忧乎?”
举例 如果~,必然作茧自缚,落后于人。

门户开放mén hù kāi fàng

闭关自守 闭关锁国
bi guan zi shou bi guan suo guo
【门户开放】 打开关口,与外界接触、联系。
【闭关自守】 封闭关口,不跟外界接触、往来。形容因循守旧,排斥外界事物的影响。
【闭关锁国】 闭关自守,不与外国通商往来。
﹝例﹞ 为了加速四化建设,必须实行门户开放的政策。我以为中山大学既然需我们商议,应该帮点忙,而且厦大也太过于闭关自守,此后还应该与其他大学往还。(鲁迅:《两地书》) 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闭关锁国,这是不利于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

闭关自守bì guān zì shǒu

闭:关闭。关:关口,要塞。封闭关口,与外界断绝往来。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
〔例〕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谁~,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
【提示】多含贬义,比喻行为保守,不愿与别人交流。

闭关自守bìguān-zìshǒu

❶紧闭关口,固守防线以求生存。
❷近代以来指封锁关口,不与外国通商往来。
❸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外界的新事物新思想。

闭关自守bì ɡuān zì shǒu

关闭关口,自卫防守。
❶ 原指守住自己的天地,不与外界来往。
❷ 后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

闭关自守bì ɡuān zì shǒu

【解义】 守:防守。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来。
【用法】 常用来比喻行为保守,不接受外界事物。
【例句】 这个国家不能~,要改革开放。
【近义】 闭关锁国
【反义】 门户开放

闭关自守bì ɡuān zì shǒu

闭: 关闭。关: 关隘,关口。守: 防守。关闭关隘的大门,自卫防守。《痛史》二六回:“他来了,我们力足以胜的,便杀他个片甲不回;力不能胜的,我们便~,以劳(使劳累)其师。”引申为关闭边境关口,不与外界来往,如此自然不受外界影响,便可守着自己的一套,没有任何改变。“守”指保守。鲁迅等《两地书》:“而且厦大也过于~,此后还应该与其他大学往还。”

闭关自守bi guan zi shou

闭:封闭。封闭关口,自行防守。原指不与外国往来。后泛指不与外界交往、不接受外界影响。
【也作】闭门自守
【近】闭关锁国与世隔绝
【反】门户开放

闭关自守bìguān-zìshǒu

闭:封闭。关:关口。封闭关口,不与别国或外界往来。
【例】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M43B【闭关自守】bì guān zì shǒu

封闭关口,不和外人来往。也比喻与外界隔绝,不愿接触外界事物。

闭关自守bìguān-zìshǒu

〔连动〕 封闭关口,不跟外界接触、往来。形容因循守旧,排斥外界事物的影响。陈若曦《向着太平洋彼岸》:“……三十年的闭关自守和自我摧残,就法律而言,是一片荒原……。”
△ 用于描写守旧,不与人家往来。
【近义】闭关锁国
〖反义〗门户开放。
也作“闭关自主”。

闭关自守bì guān zì shǒu

闭关:关闭城门,引申为断绝来往。自守:自己死守。指死守一地,不与外界往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