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一妻制婚姻道德
一夫一妻制婚姻产生于人类文明社会的初期。那时人类刚刚步入农业生产时代,男子成为主要的劳动力,从而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宰。随着工具的进一步改进,生产已有可能在较小的规模上进行,原始群体开始分解为一个个由近亲属组成的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家庭。几乎与此同时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已获得统治权力的男子为了确保财产遗留给自己的后代,要求有确定的夫妻关系,从而形成了一夫一妻制婚姻。这些社会背景既是一夫一妻制婚姻产生的前提和原因,又以潜在的和无形的方式制约着一夫一妻制婚姻道德。
❶就婚姻目的来看。私有制社会中,婚姻都以获取财富、名利、色相为价值目标。贵族奴隶主娶妻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延续血统。封建社会成婚除了为传宗接代之外,也为了家庭现实需要。资产阶级则把满足个人快乐和幸福作为婚姻的主要目的,从变化的历史过程看,婚姻道德从偏重外在的、虚幻的、群体利益趋向于内在的、切实的、个体的利益。它表明,私有制条件下婚姻目的始终未能摆脱私利的羁绊,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婚姻道德进步的趋势,后者为社会主义时期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作了历史准备。
❷就婚姻双方的关系来看,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男尊女卑、夫权统治是阶级社会婚姻关系的共同点。尽管这一基本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两性间的对抗程度有所缓和、松动,越来越带有温和色彩,越来越趋近于两性间的真正平等。
❸就婚姻与性生活的关系来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普遍鄙视和排斥非婚性交,特别要求妇女严守贞节,否则将受到羞辱,以至惩处。尽管要求于男子的忠实只是表面的,对男子的外遇,嫖妓采取宽容的态度,但它毕竟是有失体面的,不那么光彩的事情。资本主义社会中,性自由思潮扩散,非婚同居,婚外性交泛滥,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近些年来爱滋病的流行,更使人们谈“爱”色变。它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制约两性关系的自然规律,珍惜几千年历史中陶冶出来的性文明结晶——一夫一妻制婚姻,以一夫一妻制婚姻作为性生活的合理形式。
❹就婚姻权力来看,一夫一妻制婚姻的早期和中期,家长主婚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婚姻的目的在于传宗接代,维护门第,而家长最能代表和实施这一宗旨。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以个人为本位取代以家庭为本位成为婚姻的首要目的。资产阶级提出婚姻自由的口号,世界各国逐步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婚姻当事人有权决定自己的婚姻,不受任何人包括自己父母的强迫干涉,国家维护并保障婚姻当事人结婚、离婚的自由。这些都显示了一夫一妻制婚姻道德不断进步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