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发展概况和现状
安徽省民用航空业起步于本世纪20年代末,当时省会安庆市在其长江水面的纱帽州上设立了简易机场,可起降水陆两翼型飞机。30年代,芜湖、安庆等地相继修建了陆上机场。30、40年代曾有欧亚航空公司、中国航空公司等在安徽开辟航线,开展客货运输业务。但到1949年,安徽民航不仅航班中断,连简陋的机场设施也损毁殆尽。
1949年以后,安徽民航运输业逐步得到恢复发展。50年代初,全省先后修建了安庆、合肥三里街机场和军民合用的芜湖湾里机场。50年代末,兴建了屯溪、阜阳机场。70年代初开始修建合肥骆岗国际机场。民航客运在1957年1月恢复,上海—合肥—北京航线通航,安徽与外省(市)间的空中通道正式打开。1958年3月,第一条省内航线合肥至阜阳通航;1959年,合肥—芜湖—屯溪航线开通,省内南北交通有了便捷的途径。1960年全年客运量已达5720人次,1963年上升到8338人次。1977年合肥骆岗机场建成后,安徽民航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相继开通了合肥至北京、广州、上海、武汉、成都等航线,客流量逐年增长,到1987年,年客流量已达65000多人次。1992年,全省民航发送旅客20.7万人次,旅客吞吐量41.2万人次。民航货运从50年代中期起步,1960年约40多吨,1976年为740余吨,到1992年发展到发运货物邮件1800多吨,货物邮件吞吐量4200多吨。目前,由东方航空公司安徽分公司执管的飞机有:担任国内航班飞行任务的国产运七型飞机6架;担任省内地方航线和通用航空飞行任务的国产运五飞机19架;担任国内干线飞行任务的美国产麦道—82型飞机3架。现已开辟合肥至北京、上海、黄山、杭州、南京、福州、厦门、广州、深圳、西安、成都等,黄山至上海、厦门、北京、广州、桂林、昆明等联结20余个大中城市的国内航线以及合肥至香港航线。每周各航线航班(包括加班、包机)已达216个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