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跷会是东北汉族、满族最喜欢的一种娱乐形式。流传东北各地,历史悠久。多在节日喜庆时演出。关东一进腊月,村村联合举行汇演。地域不同,人物造型也不同。辽南庙会高跷分十八盘:1、大刀会;2、三节棍;3、七节鞭;4、抬阁;5、推阁;6、大头和尚逗柳翠;7、钟馗嫁妹; 8、打棒; 9、龙灯; 10、旱船;11、舞狮子; 12、竹马; 13、高跷;14、童子会;15、唐僧取经;16、渔樵耕读;17、娘娘架;18、扮戏。通常有《铁弓缘》、《杀江》、《断桥》等。队伍前面两个人服饰都是武丑打扮,头戴马尾透笼巾,脑门正中插着一个茨薇叶,左耳边有个大绒球,谓之英雄胆,青衣青裤,手持马鞭。吉林省都扮杨香武、朱光祖。辽南头跷是喇叭戏《张山赶会》中的张三,二跷是张三的媳妇桂兰。解放后,有女演员上场。“文革”期间规定男不准扮女,头跷二跷必须是工农打扮,手拿锤子镰刀。“文革”后,又恢复了人们喜爱的传统服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