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高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高跷

〈隐〉清末以来藤器业指藤制衣架。

古代名物 > 遊戲類 > 體育部 > 運動遊戲具 > 高趫 > 高蹺
高蹺  gāoqiāo

同“高趫”。

高跷gāo qiāo

旧时藤器业谓藤制衣架。《切口·藤器匠》:“高跷: 藤衣架也。”

娱乐健身具

娱乐健身具

球具:球(~拍;~网;~架;篮~;足~;排~;网~;垒~;铅~;乒乓~)
乒乓球的美称:银球
篮球架上供投蓝用的带网的铁圈:篮(篮圈;投~)
古代的一种皮球:鞠(蹴~)
古代的两种游戏用具:鞠壤
风筝:纸鸢 风鸢 风槎
用布或纸做的可舞动的龙:龙(~灯;火~)
假面具:假面 面具 面皮 伪装
骗人的伪装:糖衣 外衣
掩饰丑恶面目的美丽伪装:画皮
古代作战时用以自卫的铁制面具:铁面
鬼神面具:神头鬼脸 神头鬼面 神头鬼脑
其他娱乐具:牌(纸~;铺~;桥~;骨~;麻将~) 杆(单~;双~;高低~) 毽(毽子) 高跷 滑梯 铁环 陀螺 木马 秋千 鞬子 金叶子(金叶子格)

☚ 娱乐具   棋具、赌具 ☛

高跷

参见 “高跷会”条。高摆 gao·bai 方言。意为高人一等,或比别人强:他有什么可~的,不就是念了几天书吗。

高跷

中国汉族民间舞蹈。2000多年前早已产生。流传于中国广大地区。1个高跷舞队,少有10余人,多达100人以上,扮演有100余个历史、小说、神话、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分大、小场2种表演形式,大场由男女10人以上对舞,小场由2人或3人表演,所踩的木跷矮的有33~67 cm,高的有233~267 cm,又分文、武2类,文重踩扭、情节性表演,武重技巧表演。

高跷

高跷

百余年前由英城县传入。北关、新安、慈亭等村都有班子。表演者四五十人,一般为古装打扮,表演时大鼓、大钹烘托气氛,演员列队舞蹈,队形多变。传统路子有“过跳板”、“窜桌子”、“翻大旗”、“摔大叉”。有的班子还能演出“打渔杀家”、“白蛇传”等折子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增添了现代戏,服装也随之更换。过去蹬高跷都是男青年,近年新安村组织女青年高跷队,为高跷增添了异彩。

☚ 布龙   竹马 ☛
高跷

164 高跷

流传在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形式。六朝百戏中称为“长跷伎”,宋代叫“踏跷”,清代始称“高跷”。由于舞者是踩着木跷作舞,群众便于观赏。各地木跷高矮不一:矮的在两尺左右,高者达五、六尺。高跷一般分文、武两种:文高跷着重人物情节的表演。武高跷则重特技表演,如: “下腰”、“劈叉”、“摺巾”等。

☚ 晋南花鼓   长跷伎 ☛
高跷

高跷ɡɑoqiɑo

民间传统社火的一种。俗称柳木腿。流行于境内各地,以三原县孟店村和惜子村的高跷表演最有名。一般用柳木制作三尺余高的木腿,扮演者用麻辫将脚和小腿绑于木腿之上。有十至二十人不等,化妆后穿上戏服,扮成各类戏剧人物,可走出多种队形,或表演跳跃等动作。

☚ 疾病用语   畜牧养殖习俗 ☛
高跷

高跷

一种舞者双足踩着木跷作舞,在灯节、庙会等传统节日里,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高跷的表演技艺性很强,要求演员具有很好的武功基础。各地舞者踩的木跷高矮不一,矮的两尺左右,高者达五六尺。有的地区将其分为文、武两种,“文高跷” 着重于踩、扭和人物情节的表演,“武高跷” 除一般的动作表演外,主要是特技表演。高跷舞队中扮演的人物,各个地区都不同,在表演形式上也是多样的,有在行进中和广场上边舞边走各种队形的大场; 还有各种特技表演和歌舞小戏。

☚ 绸舞   旱船 ☛
高跷

高跷

一种舞者双足踩着木跷作舞,在灯节、庙会等传统节日里,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高跷的表演技艺性很强,要求演员具有很好的武功基础。各地舞者踩的木跷高矮不一,矮的两尺左右,高者达五六尺。有的地区将其分为文、武两种,“文高跷”着重于踩、扭和人物情节的表演,“武高跷”除一般的动作表演外,主要是特技表演。高跷舞队中扮演的人物,各个地区都不同,在表演形式上也是多样的,有在行进中和广场上边舞边走各种队形的大场;还有各种特技表演和歌舞小戏。

☚ 绸舞   旱船 ☛

高跷

民间舞蹈形式之一。亦称“高跷秧歌”。分布地区很广。舞者双足踏木跷起舞。它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艺性表演,始见于《列子·说符》。唐宋时分别名为“跷伎”和“踏跷”。清后才称“高跷”。一个高跷队由十多人或几十人组成。表演时在人物、角色、服饰和化妆等方面均模仿传统戏曲。如包头、画脸谱等。在舞队表演过程中舞出各种图案队形,称“大场”;也有分两三个人表演的,称“小场”。大多是男女对舞。技艺性很强。木跷长度大都30厘米以上,有的可达267厘米。根据表演的不同特色又分文、武两种。文的注重情节,而武则重技巧,如单腿跳、双叉等。

高跷

高跷

流行山东各地的一种民间舞蹈。共同特点是:舞蹈者双足踩着木跷而舞,一般男女成对,扮成“渔、樵、耕、读”和传说故事或戏曲中的人物。有集体性的大场,也有简单情节的小场。各地高跷的形式有所不同,其中流传在新泰的独脚高跷更是独具风格。

☚ 郭林宗碑   高文秀 ☛

高跷

stil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1: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