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三四、1999年中考安徽题《学与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三四、1999年中考安徽题《学与思》

 阅读下文答题。
 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很有点道理。
 ②这里的所谓“学”是偏于接受方面说的,这里的所谓“思”是偏于创造方面说的。学是指接受前人的经验积蓄和认识成绩,思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认识而有所发挥,有所发明。
 ③ 由此也就可以知道思与学的不可须臾分离了。因为一切知识不是单靠个人的经验与认识,自己的心智的功用就可以获得的,但同时前人的知识的总和却又未必能呆板地应用于此时此地。我们既需要有孜孜为学的精神,用前人的一切知识来充实自己,又应该有能缜密思虑的头脑,以辨别这些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并发展这些知识。
 ④ 当然,绝对地“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的人都是不会有的,但是在今日一般读书人中,却也不难发现有着这两种应加以纠正的倾向。
 ⑤ 有些人只是努力于吸收、记忆各种知识,但他们不肯多用脑子去想一下。举一个粗浅的例子,有一些中学生讨厌代数、三角,甚至化学、物理,认为里面充满了需要背熟的枯燥的公式。但是假如他们能多思索一下,就不难明白,这些公式是如何地产生,是如何地相互关联着,那么就不必逐条背诵了。这正说明,假如不思而学,那么学到的东西就永远难成为自己的东西。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问人,这本来是好的,但假如完全依靠别人,而自己不作独立思考,那并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⑥ 同时,也有一些人过分相信自己了,于是他们想得太多,而学得太少,这样的结果自然就是陷于胡思乱想中。记得高尔基小说中曾提到过一个好几年把自己关在家里,想从三角学里证明上帝之存在的人。这或许算是思而不学的人。现在青年固然不至于如此荒诞,但是,不去切实、系统地接受前人的经验学说而自以为是的人,有时我们也可以遇到。
 ⑦ 所以,“学而不思”者往往容易成为教条主义者、公式主义者,这些教条和公式堆在他们的脑子里,像是一批滞销的货物。“思而不学”者可能成为自命不凡而实则浅薄的妄人,他的思想其实只是胡思乱想。——要免于此二者,必须“好学多思”。

 1.作者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有点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______
 ______。
 2.全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分别概括两部分的内容。
 第1部分(①~③段):_ ___________。
 第2部分(④~⑦段): _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举了哪两个“思而不学”者的例子?
 (1)______。
 (2)______。
 4.第③段与第⑤段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
 不同点?
 相同点: ______。
 不同点:______。
 5.给这篇文章拟一个题目,恰当的一项是 ( )
 A.学与做 B.学而不思则罔
 C.学与思 D.思而不学则殆
 [题解]
 第1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参考答案:
 学与思是不可须臾分离的。
 或: 思与学不可须臾分离
 或: 学与思密不可分
 第2题。考查段落内容的概括。
 参考答案:
 第1部分: 阐明“学”与“思”各自的特点和含义,论述两者不可须臾分离的道理。
 第2部分: 分析“学”和“思”分离的两种倾向及其危害,得出必须“好学多思”的结论。
 第3题。考查论据的把握及概括。
 参考答案:
 (1)高尔基小说中一个好几年关在家里,想从三角学里证明上帝存在的人。
 (2)现在青少年中少数不去切实、系统地接受前人经验学说而自以为是的人。
 第4题。考查论证方法的比较辨析。
 相同点: 两段都用了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不同点: 第⑤段还用举例论证,第③段没有用。
 第5题。考查按文选题。
 参考答案: 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