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出口贸易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辽宁省对外贸易不断发展。1953年出口总值9 395万美元,1996年出口总值83.38亿美元。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变化,其中,农副产品出口量不断增长,但在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1953年农副产品出口值5 187万美元,占总值的55.2%; 1996年农副产品出口值7.81亿美元,占总值的9.37%。
新中国成立初期,辽宁省的对外贸易包括在东北大区之内,大区设立对外贸易部,后变更为大区贸易部下属的对外贸易局。据1950年 《东北人民经济统计年报提要》 统计,当年全区进出口额为2.7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41亿美元,比1949年增长80%;进口额1.26亿美元,比1949年增长52%。主要出口商品是大豆、玉米、高粱等粮谷产品及加工品和煤炭等矿产品;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电机、交通器材和棉、麻、毛、胶等工业原材料。1954年8月,东北大区撤销,辽宁省成立,随即设立了辽宁省对外贸易局,下属辽宁省杂品、粮油、食品、土产、矿产、丝绸、茶叶、畜产等8家出口公司和辽宁省外贸运输公司。第1个5年计划期间,辽宁省出口商品总值由9 395万美元增长至1.66亿美元,其中农副产品由5 187万美元增长至6 975万美元,在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由55.2%下降至43.5%。第2个5年计划期间,由于受到“大跃进”、中苏两国关系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辽宁省出口商品总值由1.70亿美元下降至1.18亿美元,其中农副产品出口值由6 880万美元下降至2 564万美元。在3年调整期间,国民经济逐渐好转,辽宁省出口商品总值由1.48亿美元增长至1.93亿美元,其中农副产品出口值由4 677万美元增长至1.05亿美元。在第3和第4个5年计划期间,正值国家“十年动乱”,辽宁省对外贸易也受到严重影响。1975年,辽宁省出口商品总值为12.83亿美元,其中农副产品出口值为2.28亿美元,占总值的1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辽宁省对外贸易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第5个5年计划期间,辽宁省出口商品总值由10.36亿美元增长至39.79亿美元,其中农副产品出口值由1.62亿美元增长至3.42亿美元。在第6个5年计划期间,辽宁省出口商品总值由43.42亿美元增长至50.42亿美元,其中农副产品出口值由2.78亿美元增长至4.99亿美元。在第7个5年计划期间,辽宁省出口商品总值由30.80亿美元增长至56.06亿美元,其中农副产品出口值由4.18亿美元增长至6.23亿美元。在第8个5年计划期间,辽宁省出口商品总值由57.72亿美元增长至82.63亿美元,其中农副产品出口值由7.49亿美元增长至8.18亿美元,占总值的9.90%。
在对外贸易事业发展过程中,辽宁省的外贸体制和机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1993年,辽宁省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和辽宁省对外贸易局合并,成立辽宁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辽宁省土产、畜产、粮油、食品等数十家省级外贸公司成为外贸出口的骨干队伍。各市、县外贸公司陆续成立,许多生产企业获准外贸出口经营权,成为对外贸易事业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