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gen三角形Burgen oblique triangle
又称“斜三角形”。爱氏等边三角形学说是建立在一些假设基础之上的学说。但事实并非如此,1946年以来,Burger等按照导联向量的概念,通过人体模型和尸体的研究证实,当电偶投影在第Ⅰ导联的向量为最大时,电偶的方向是朝左上偏后。若把电偶的方向垂直拨朝下方和第Ⅰ导联变成90o,按余弦公式计算,这个电偶在第Ⅰ导联上不会引起电位改变,但实际上却得到一个负的电压,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左、右肩及下肢之间的距离不相等,心脏激动产生的电偶也不是发自于躯体的中央。为校正其误差,第Ⅰ导联的方向应当纠正到和电偶投影最大时的方向相一致。同样Ⅱ、Ⅲ导联也应加以类似校正,校正后的三角称Burger三角形。当然校正的三角与人体的实际情况也有差异。其斜三角形特点是:
❶3个导联轴的长短彼此不等,三边长度之比约为1.0∶1.8∶2.2;
❷不组成等边三角形,而且和额面有一偏差角;
❸斜三角形的3个边分别代表Ⅰ、Ⅱ、Ⅲ导联,其中线则分别代表aVR、aVL、aVF导联;
❹代表心脏电激动的电源电偶距左肩较右肩近,与左下肢的距离最远,因而同一心电向量对3个标准导联所产生的电位影响并不相同。这样各导联向量的长度也不一样,且又不交成等边三角形,因而对Bailey六轴系统坐标图也要加以校正,故称“校正后的六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