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开放前的农民生活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正处在恢复时期,由于生产条件差,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水平很低,生活处于困难境地。1952年,郊区农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64元,平均每月仅5元。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基本建立,并且显示了优越性,在此期间,农民收入增长很快,1957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121元,比1952年增长89%,生活得到初步改善。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左”的影响等原因,经济遇到严重困难,农民生活水平下降。1960年,平均每个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由1957年的121元下降为60元,减少50%。
1965年,国民经济经过调整、恢复和发展,农民生活又有所改善。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130元,比1960年增加70元,增长1倍多。
十年动乱期间,国民经济遭到巨大破坏,生产停滞不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1978年,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元,比1964年增加55元,增长42.3%。14年间平均每人每年只增加生活消费支出3.9元。改革开放前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变化情况,见表9-4-1。